东北寒区一年二季燕麦草生产技术模式
一、适用范围
黑龙江省各地盐碱化程度较低的平原地区,吉林省西部盐碱化程度较低的平原地区。
二、技术流程
本技术针对东北地区高寒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采取早、深、多、细整地,测土配方施肥,达到上虚下实、土质优良的种植条件,科学选种,适时播种,及时收获,配合科学的田间管理,达到一年复种二季的种植模式。
三、技术内容
(一)播前准备
1、选种
选择适应性强、经审定推广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第一季选择早熟燕麦品种,第二季选育晚熟燕麦品种。
2、种子处理
播前要进行种子清选,充分晾晒,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以提高种子生活力和发芽率。用种子量0.2%的拌种双或多菌灵拌种防止燕麦丝黑穗病、锈病等,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区也可用辛硫磷或呋喃丹拌种。
3、整地
整地应做到早、深、多、细,形成松软细绵、上虚下实的土壤条件。做到深耕、细耙、镇压。
4、施基肥
可施农家肥30 t/hm2或等效生物有机肥。提倡测土配方施肥,施肥量纯氮75 kg/hm2,五氧化二磷90 kg/hm2,氧化钾37.5 g/hm2,底肥、种肥分施。
(二)播种
1、播种时期
早春土壤解冻10 cm左右时,即可播种。燕麦第一茬的适宜播期在4月初至月末,**播期为清明前后,最迟不要超过谷雨,第二茬在7月上旬。根据降水情况,抢墒播种尤为关键,抓苗是旱地燕麦高产的一项主要措施。
2、播种量
饲草生产田,亩播量17.5~22.5 kg。种子田,亩播量12.5-17.5 kg。
3、播种方式
采用机械播种,条播行距15~20 cm,深度以5~6 cm为宜,防止重播、漏播,下种要深浅一致,播种均匀,播后耱地使土壤和种子密切结合,防止漏风闪芽。
(三)田间管理
1、杂草防除
出苗前若遇雨雪,要及时轻耱,破除板结。在整个生育期除草2~3次,三叶期中耕松土除草,要早除、浅除,提高地温,减少水分蒸发,促进早扎根,快扎根,保全苗。拔节前进行2次除草,中后期要及时拔除杂草。可采用化学除草剂,在三叶期用72%的2,4-D丁酯乳油900 mL/hm2,或用75%巨星干悬浮剂13.3~26.6 g/hm2,选晴天、无风、无露水时均匀喷施。
2、施肥和灌溉
抽穗期和扬花前用磷酸二氢钾2.25 kg/hm2加尿素5 kg/hm2加50%多福合剂2 kg/hm2,加水喷施。有灌水条件的地方,如遇春旱,于燕麦三叶期至分蘖期灌水1次,灌浆期灌水1次。苗期灌水时,从总肥量中取出尿素7.5 kg/hm2随水灌施。

图1 抽穗期和成熟期燕麦
3、病虫害防治
燕麦抽穗成熟期是病虫害发生的盛期,常见的病虫害有黑穗病、锈病、红叶病及蚜虫、粘虫等。要把当前的防治效果对自然生态系统的长远影响结合起来考虑,防治措施要做到安全无害。使用农业措施、生物措施,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害滋生、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及生物多样性,将各类病虫害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将农药残留降低到规定的范围内。
(四)收获与贮藏
人工收获和机械收获在蜡熟后期进行,选无露水、晴朗天气进行。收获后及时脱离、晾晒,含水量达到14%以下,可通过自然、人工先进方法进行干燥。在贮藏期间,贮藏温度控制在15℃以下。

图2 一年二季燕麦第一茬收获
(特邀科普专家: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 杨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