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上莜麦高产栽培技术

莜麦属于粮饲兼用型作物,具有抗旱能力强、耐瘠薄、适应性强、产量高等特点。莜麦是康保县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历史悠久,为解决全县人民温饱和发展农牧业经济做出巨大贡献。莜麦常年播种面积50万亩左右,产量5万吨左右,因坝上气候独特,无污染,化肥用量少,不使用农药,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份,是理想的有机食品。



1、选地整地

虽然燕麦具有抗干旱、耐瘠薄的特点,对土壤的要求不是十分严格,但了为了提高燕麦的产量在选地时最好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耕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的壤土或者砂壤土。种植燕麦不宜连作,否则易造成较为严重的病虫害,杂草多,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土壤的肥力也较差,不能给燕麦的生长提高充足的养分。前茬以马铃薯、蔬菜、豆类作物为最好,其次选择亚麻、牧草,轮作3年以上。早秋深耕、早春顶凌耙耱镇压,耕深20-30厘米,做到无坷垃,上虚下实,有利播种,为苗齐苗壮打好基础。



2、精选良种

选种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土壤的条件、生产的需求,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抗逆性强、抗病虫能力强、抗倒伏且通过推广应用的优良品种。推选几个品种:地力条件较好且有水利条件的选用“坝莜18号” 、“坝莜8号”、“坝莜3号” 、“坝莜1号”、“坝莜14号”、“坝莜6号”、“坝莜9号”、“花早2号”等品种;适宜坝上中北部阴滩地种植的“坝莜1号”、“冀张莜12号”等品种;适宜旱坡地种植的“坝莜5号”、 “冀张莜4号”、 “冀张莜5号”、“冀张莜11号”、“冀张莜14号”等。选择好品种要精选种子,选取纯度、净度达标的种子,将小粒、秕粒、虫粒以及杂质剔除,留下籽粒饱满、大的作为种子使用。提前做好发芽试验,保证芽率及生长势,为丰产提供保障。



3、种子处理

播前7天,选择晴朗无风天摊晒3-4天,厚度3-5厘米,可起到太阳光紫外线杀菌作用,注意不要在水泥硬面上爆晒,影响种子发芽。最关键的是药剂拌种,防治燕麦坚黑穗病。莜麦坚黑穗病是我县莜麦生产中一种主要病害。历史上我县有过几次严重发生时期。1981年我县发生面积达32.1万亩,占全县种植面积的69.1%,造成近12万亩莜麦平均发病率12%,高的达80-90%以上,全县粮食损失150万公斤左右。目前我县推广用于防治莜麦坚黑穗病的药剂40%拌种双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用种子量的0.2%和0.3%的药剂量拌种,对莜麦坚黑穗病病菌未发现有抗药性,防效达100%。个别农户防效低是由于拌种方法不对,剂量不足,拌种不匀。如拌种药剂达不到种子重量的0.2%,药剂拌种不在播种前一天进行,而是在播种时简单的与种子和种肥拌一下,防效差。应于播种前24小时科学拌种,闷种24小时。



4、适期播种。

根据品种特性、土壤类型、地类等因素确定**种期。我县播期在5月15日至6月15日,一般中日期品种旱坡沙土地5月25日播种,平滩地5月20日播种,较小日期品种6月初至6月15日播种,较大日期品种5月15日播种。播种量根据土壤肥力状况、水利条件、管理水平等因素确定。燕麦是长光照、低温类作物,晚播、高温、长日照条件下生育期缩短,分蘖下降,基本是一苗成一穗,靠主穗夺取丰产。因此,必须加大播种量,提高亩苗数。根据近年来的试验结果,亩苗数应掌握在30-35万株,高肥力地块可加大到40万株,比传统种植提高10-15万株/亩。因此亩播种量在10-15千克。播种方式,采用小垄密植的播种方法。一般行距为20-25cm,最小行距为15cm。播种深度3-5厘米,播种后镇压。



5、合理施肥

施足底肥和种肥。若有大量农家肥施入的话,可作为基肥铺施;量少的精制农家肥可作为种肥施入,没有农家肥的可结合播种施入5-7公斤磷酸二铵种肥。



6、田间管理

(1)中耕锄草。大田一般在4-5叶期进行中耕一次,要求深锄拔草。留种田可在2叶一心至3叶一心期时进行第一次浅中耕,4-5叶 期进行第二次深中耕。人工除草最好,可起到松土透气、保水抗旱、提高土温等作用。现大多农户为省工省时不中耕或小垄种植无法中耕,用除草剂除草或不除草,造成土壤板结,草害加重,产量下降。在除草剂应用中多以2,4-D丁酯除草,容易造成飘移伤害其它作物,引起农业纠纷案件,为农民造成经济损失。特别提示广大农民朋友们应用2,4-D丁酯除草时应多加注意,在相邻种植蔬菜或对2,4-D丁酯敏感作物情况下切不可使用,更不能在有风情况下使用,有风会飘移的更远,可造成较远的作物受害。

(2)追肥浇水。旱地莜麦在施足底肥的情况下一般不在进行追肥,若底肥不足,苗子表现出缺肥时,在拔节前追施尿素10公斤/亩。拔节后到抽穗期缺肥可追施尿素10公斤/亩。有水浇条件的可撒施后浇水,无水浇条件的可趁雨施肥。水浇地可在3-4叶时浇第一水,晚浇拔节水,浇好灌浆水。浇水需注意生长情况,不易多浇徒长造成倒伏。



(3)虫害防治。做好燕麦的病虫害防治是田间管理的重点。一般在燕麦生长的中后期为病虫害的多发期,主要的病害有黑穗病、红叶病、秆锈病等。防治时要采取有效且经济的方法,播种前选择抗病品种、实施轮作、药物拌种,如发病则要选用药物防治。虫害以蚜虫为主,发生时用常规杀蚜虫药物喷施1-2遍即可。

7、适时收获

莜麦成熟很不一致,当莜麦穗由绿变黄、上中部籽粒色泽和大小正常、进入黄熟期,即应收获。晚秋常有大风及冻害,造成落铃、落粒造成减产。



8、单收留种

对生长、成熟较好,纯度较高的优良品种田块应单收单打留种,注意防止机械混杂。

9、安全贮藏

收获后因水分含量较高,高温下宜发霉变质。因此,脱粒后一定要晾晒,使水分含量下降下13%以下,以装袋后24小时袋中间籽粒无发热感、无湿润感为易。大库存放时应常测量温度、水分,贮藏室温度控制在15℃以下。



转发纯为大家互相学习,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