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加强医药物资生产供应,全力满足市民就医用药需求

三金大药房全力做好防治新冠病毒相关药品供应工作,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记者刘菁 摄

华信制药的尼美舒利颗粒生产线正在加紧生产,确保市场供应。 (市工信局供图)

□本报记者徐莹波 通讯员蒋海清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退烧、止咳类药品,以及相关防疫物资的市场需求量在短期内急剧增长。近期以来,市委、市政府主动适应疫情新形势、新变化,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市工信局等部门加大对相关药企的帮扶指导,确保企业满产扩产,持续加强医药物资生产储备供应和调拨,全力满足市民就医用药需求,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各大药企加快生产全力保供应

桂林华信制药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制药企业;拥有原料药、制剂四个生产车间,八大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到固体制剂5亿片(粒)、外用制剂软膏(乳膏)1500万支、原料药150吨;拥有原料药及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外用乳膏(软膏)剂等剂型共20个产品的生产批文。

该公司生产副总经理马晓野说,近期,公司有部分员工因感染了新冠病毒,导致生产受到了一定影响。对此,我们全面做好企业内部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做好员工的后勤保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帮助康复员工尽快复工,确保生产全面恢复。

在自治区药监局、市工信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华信制药向国家药监局申报的止咳药——乙酰半胱氨酸颗粒已于日前获得紧急批准生产,产量达1.5万盒/日。马晓野说,为了扩充产能,我们新购置的一批生产设备已经到厂进行安装调试,正式投产后产能将扩大到3万盒/日。另外,我们与华润桂林医药有限公司、桂林龙昌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相关药品正通过这两家配送商送往全市各大医院和药店。

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新冠药物生产供应重点企业。11月以来,公司生产的玉叶解毒颗粒、西瓜霜含片、感冒清热颗粒等9大类与新冠病毒感染治疗相关的药品需求量激增,订单供不应求。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公司通过物料调配、班次调整、产能优化等多项措施加快防疫药品的生产、储备和供应。其中,治疗口腔咽喉炎类产品,如西瓜霜系列等13条生产线实行三班倒生产,日产量超过2000万片(支)。虽然当前公司面临部分原材料涨价等问题,但公司全力保证所有药品平价供应市场。

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本地药企,针对近期桂林市场上防治新冠病毒相关药品及防护物资短缺的问题,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调整全国销售配额占比,将更多的防治新冠病毒相关药品优先投放到广西、桂林市场。紧急组织、调配货源,从12月26日起到春节期间,依托公司旗下三金大药房在全市的50多家门店,每日持续平价、批量供应三金防疫家庭小药包或三金防疫药品组合家庭装供市民选购。预计到2023年元旦后,随着企业产能的全面恢复,每天将增至1万份以上,到春节期间预计总供应量达30万份,按每个家庭3至4口人计算,预计覆盖90万至120万市民的基本用药需求,可进一步缓解本地市民的“买药难”问题。

为缓解市场上N95口罩短缺问题,三金大药房还通过多方紧急采购,组织了一批货源。从12月26日起,三金大药房各大门店将一次性投放10万个N95口罩,有需要的市民可就近前往各门店按需购买。三金大药房有关负责人表示,N95口罩现在供货渠道稳定,货源比较充足,所以在三金大药房各大门店供应稳定,价格保持平稳。

另据市工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市现有医药生产企业36家,涉及新冠病毒治疗药品生产企业有桂林三金、华信制药、桂林南药、中族中药、禅方药业、葛仙翁等6家。其中,葛仙翁、禅方药业、中族中药3家企业生产抗病毒药类药物,包括消炎退热颗粒、复方板蓝根颗粒、清火栀麦片、维C银翘片等10种药品,产能共计29万人份/日;6家企业均生产止咳药类药物,包括咳特灵胶囊、麻杏止咳糖浆、罗汉果玉竹颗粒、复方甘草片等21种药品,产能共130万人份/日。N95口罩在产企业2家,产能超12万个/日。

坚决打赢医药物资生产供应保卫战

“我们将全力以赴,坚决打赢医药物资生产供应保卫战,守护好广大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为做好医药物资储备和调拨,近日,我市成立了由分管市领导任指挥长,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自治区药监局桂林分局等单位参与的市新冠肺炎治疗药品保供工作专班,明确了各成员单位主要职责和工作任务,齐心协力做好涉疫药品的保供工作。同时,工作专班经科学调查,对当前我市新冠肺炎治疗药品、防疫医疗器材等的需求摸清了底数。在此基础上,指导我市企业积极做好新冠治疗药品扩产扩能工作。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市药品保供专班已组织驻企协调员到重点药品生产企业,帮助企业解决物流、用工、原材料采购等难题,全力保障企业加快生产,确保更多新冠治疗药品投向本地市场。另外,我市已配送尼美舒利颗粒1.77万盒到各县(市、区)医疗机构。

我市还组织建立市、县(市、区)两级应急救治药品储备承储体系,并积极做好重点紧缺药品和物资的配送工作。市药品保供专班积极组织国药、柳药、汇通、华润、龙昌等五家医药流通企业加强应急救治药品代购,加大药品、防护用品和试剂到医疗机构等重点场所的投放力度,12月18日至23日已累计调拨退烧药24999盒、连花清瘟11510盒、N95口罩32.26万个。目前全市储备感冒(退烧药)类18.63万人份,止咳类37.74万人份,抗病毒类167.08万人份,N95口罩54万只。同时,桂林本土各防疫药品生产企业发挥品牌药企的社会责任担当,开足马力加大生产,积极承担起保供应的责任。

“我们组织疾控部门专家对我市疫情发展进行预估和评判,疫情高峰期即将到来。”市卫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市疫情防控的工作目标是保健康、防重症,当务之急是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就医用药。我们将多平台扩大医疗服务供给,增加相关药品供应,守好保健康、防重症的防线。

目前,市卫健委每天收集全市医疗机构新冠治疗药物和具备相同药理作用的替代药品的库存和需求信息,对医疗机构的新冠药品储备和使用情况实行动态监测。为缓解药品库存紧张,尽可能为更多患者提供药品,该委正指导全市医疗机构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将药品拆零,以“片”为单位开具处方,精准用药,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又增加用药人次;特别是重点保障危重症患者,以及老人、儿童和孕妇等重点人群的优先用药。向我市各医疗机构收集需求信息,反馈至自治区卫健委并积极争取药源;通过努力,第一批向自治区申请调配的连花清瘟胶囊、布洛芬等药物将于近日抵达桂林。

另外,市卫健委、市中医药民族医药管理局还组织市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救治专家组制定发布了《桂林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方案里除推荐方剂外,还推荐16种中成药目录,供广大市民对照方案在家自行利用中药进行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