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人生下来所忍受的苦难或幸福,都是命中注定!
“活着”是作家余华讲述了一个在旧时代的主人公福贵所经历的一生。余华之所以能写出这样一部使人感到沉重但却又是一个读着令人动心又痛心的作品,其实和他小时候的生存环境有关。
余华的父母都是医生,他从小就是生存在这个环境,对医院比对家还熟悉。有段时间他们一家曾住在太平间的对面,但是他却能够面不改色的跑到石棺上面去睡觉。对于他来说,在医院所经历的亲人痛苦死去前死亡的喊叫和许多流血事件就像是一场黑白戏。
余华的童年的经历就是他创作的奠基。所以他的写作在别人看来。他的作品到处都充斥着血腥的味道和暴力的游戏。但是要把这样一个富含生命哲理的人生和命运的无常的沉重的故事娓娓道来,哪里不需要流血呢?

故事缓缓拉开序幕,在活着中,以第一人称的我一个记者的身份,遇到了人到老年的福贵,听他对一生中发生的所有坎坷的经历细细道来: 福贵也不是一开始就落魄的,他的少年时期本是地主家的大少爷,家有良田百亩,生活富足,但却有好赌的性格。
他好赌成性,把所有家业拿去当赌资,输了赌,赢了也赌,已经赌红了眼,家里所有的家底都被败光了,他的父亲也被气的一病不起,最后身亡。
福贵本打算重新开始好好过日子,但又意外突变:因母亲急病去求医,却在去的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走,当了壮丁,最终辗转多年被救后回乡才得知母亲已经身亡了。
故事还未尽,但到这里时福贵已经有了感慨:为什么人的人生总是不受自己控制,总是要经历众多的困苦呢?

1、命运本无常,依靠忍受活着,并且紧抓亲情的联系,产生的微弱和生活抗争的勇气。
余华曾解释过福贵式的“活着”的人生哲学时说:“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如何喊叫而?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的时候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余华笔下的人物,因为其不可预测的命运,还有无常的苦难,所经历着外界和精神的双重打击,如同一只卑微渺小的蝼蚁一般被碾压,却依然还要活下来。
不仅仅是为了活着而忍受这一切,福贵也曾是依靠亲人的爱,朋友的帮助,靠这些生命中的牵绊来应付生命中的苦难。
也许生活在现代的我们会觉得,人的一生到底是有多苦呢?我们现代人吃喝不愁,可能无法感同身受。但当我们打开这本书,看完福贵一生中的经历,被震惊,也陷入思考:当人生不受自己控制的时候,当发生了这么多悲惨的事情后,其实人此时的信念已经不是去思考活着的意义了,而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2、当一个人选择活着,也选择了承受生命带来的沉重。
福贵的一生经历了年少时期的,阔绰生活,战争离乱,丧妻失子,最后身边再无一个亲人。福贵苦难的一生在现在看来可能确实太过于离奇,太戏剧化了,但是在生命中发生的很多苦难其实也不竟然是这种形式,每个人经受苦难的形式,其实有很多种,有的人,受困于饥饿,有的人,受困于心理上的缺失。人的一生,不完美的实在是太多了。到底是为了生下来,就非要经历这一切吗?
很多人都觉得,其实死了比活着要简单得多了,活着要承受来自生活的种种压力,而死了却可以一了百了。你和命运抗争,到头来却是一个笑话,人生就像是一盘棋,背后下棋的人,他该落下的那一颗棋,已经是注定了的......操控着我们的人生走向那该有的结局。
命运是那么的不可测,如果当时福贵没有去赌博,去败家,那他此时应该不用受饥饿贫穷之苦,但却有可能因为地主的身份,而死于枪毙;如果他选择在被救后留在解放军队伍里,他是否能够继续从军,最后当上个小官,然后去打倒资本主义?
很多时候发生的事情都是措手不及的,活着就必须经历这些,如果过福贵那穷困潦倒又丧失所有亲人的一生,那活着又有何意义,又是为谁而活呢?

福贵家道中落,然后他的母亲就经常对他说,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
春生去世后,福贵说一个人的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其实活着不需要什么原因,也许是因为生活中那一日三餐,也许是不想那么快的死去。
为了活着而活着就是活下去的最大动力。这也并不能证明人已经麻木了,对生活失去了兴趣。但是福贵却是已经认命了的,还没有到选择死去的状态,却也差不多了,因为他从来没有想过和命运作抗争,而且麻木的,无意识地承受,在文章的结尾说道,“我知道黄昏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解释的胸膛,那是在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在召唤着她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

福贵清楚知道死亡终将会在某一天来临。他就是用一种很卑微的低姿态,随波逐流的活着,命运就像一只上帝之手,早已操控了他的人生,他无力反抗,也不想再反抗。福贵无法把控自己的命运只能投降。
余华所塑造的富贵这样一个形象,其实是揭示了一个人生的道理,生命本就无常,人们就像微小的一粒尘埃一样。
但是不为死只为了活着,也要坚韧的活下去。
因为世间的一切本就是疾苦的。偶尔也会带来甜蜜,但是伴随着一生的大部分只有苦难。
其实又反射了一个道理,生命虽然是脆弱的,可是也不能轻易产生轻生的念头,因为,除了这一切痛苦,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应该要牢牢把握住,生命的意义就是生命本身,人们在遭遇苦难的时候应该要学会自我救赎,不要因为那些外在的包装而忽略了生命本身。
说到最后,其实福贵能不被这一切像天塌一般的苦难压倒。其中亲情对他来说是一个满满的支撑。在最后二喜死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一种震动,感受到福贵对于亲人的爱。福贵伸长脖子喊了一句:“苦根。”这时候的福贵已经把痛苦和悲难看成是人生中的必会经历了的,他已经把生死看得很淡了。也许没有哭,却已经把泣血成声表现在了这句话上。
他的一生虽然痛苦,但却由于不可割舍的温情。而至今活得好好的。最后陪伴在富贵的身旁只有一头和福贵同名的老牛,陪伴他一起度过生命中的黄昏。这头牛已经代表的是福贵本人。老牛给了余华活着的期望,并且福贵希望如果他死去之后,老牛可以代替他好好生活。这也诠释了福贵虽然崎岖坎坷但却又希望重新好好生活的信念。

总结 :
其实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希望。从一个生命呱呱落地起,他就已经和他的世界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我们有亲人,所以有着支撑我们背后的力量;我们也要向前奔跑,因为长大后我们要独自成立一个家庭,并且承担起一家老小的生活。
看完本书后,有时候我们陷入思考,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做出了这种选择。
命运的神秘性在于看似我们做的选择,其实在某个过去的时间段,我们做过的事情,推动我们做出这个选择。
因为往往一个选择,就如同蝴蝶效应一般,引发的一连串的影响,都是未知的。有句话叫做人算不如天算,人们会恐惧未知的发生的事情,所以从古至今才会有那么多的人祈祷神明来保佑心想事成。
这就是信念,信念的力量也能够使我们看得到希望,有了希望才能够更好的活下来。
人的一生之所以要经历这些压力,是因为这些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让我们在忍受过程中明白了活着的理由,并在忍受中活了下去。
也许不为别的,在这场人生的旅途中我们终将会经历几个阶段,最后要迎接的是垂垂老矣的父母离去,迎接我们已经长大的孩子独自生活,我们也终将死去。
人的一生是渺小的,大自然的灾害或者外界的打击总会成为压垮我们的最后一根稻草,让我们认命;但却又是伟大的,我们现代的人有理想,有激情,奋斗的所有一切简单来说是为了家庭能够团聚在一起吃顿晚饭,我们为了一日三餐奔波,为了夜晚能够睡个好觉,这些都促进我们去努力奋斗。
也许生命的痛苦重于泰山,而生命的重量轻于鸿毛,我们却因为亲情的联系,生存的意义,而顽强的生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