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植高粱,在培植时如何给高粱追肥,正确的施肥能提高产量

今天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如何给高粱追肥。

追肥,据测定,拔节期植株体内硝酸态氮含量为700-1000ppm,无机磷含量在60ppm以上,亩产可能超过千斤,低于这一指标,亩产难以达到千斤。因此,需要通过追肥补充土壤养分,改善植株营养条件,促进高粱中、后期生育,增加穗粒数和粒重。

拔节肥,各地的试验和高产典型经验表明,对目前应用的杂交种和品种,拔节期追肥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拔节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增大叶面积,在土壤水分适宜时,追施化肥3-4天后即对正在伸长或正待伸长的叶片生长产生作用,使叶片增长加宽。伸长量最大的是当时展开叶以上的3-4叶。拔节期追肥后,单株叶面积显著增大,可以有更多的同化产物提供给其他器官。

拔节期各器官正在旺盛生长,需要大量营养物质,单株叶面积扩大,同化产物增加,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时养分的供需矛盾。由于叶面积增加,光合作用产物增多,叶片本身干重也相应增高,尤以中、上部叶片增重更为明显。节间物质来源于叶片,节间生长好坏取决于叶片的物质供应状况,因此,随叶片增重,相应节间的干重也有增加。在灌浆期间,营养器官中以节间向穗部转输物质为最多,所以节间的增重意味着有较多的物质由节间转向子粒,这对灌浆期子粒增重有重要作用。

增加粒数,高粱穗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一级枝梗数的多少,一级枝梗是二、三级枝梗的基础,而小穗小花数与二、三级枝梗的疏密直接相关,二、三级枝梗数越多,小穗小花数也随之增多,这是增加粒数的基础。因为拔节后即进入穗分化阶段,拔节期追肥,可以使每穗结实粒数显著增多。如拔节期养分不足,影响二、三级枝梗分化,后期即使有良好的肥水条件,小穗小花数也难以增加,使产量受到限制。

拔节肥通常在十叶期施用,但也要考虑天气、土壤、苗情和肥料种类等具体条件灵活掌握追肥时间。在缺少化肥的情况下,也可追施有机肥,但要发好,倒细,干早时还需喷水润湿,以提高肥效。追施有机肥,要注意提早进行,以利分解转化。追肥要求开沟或刨掩深施,距植株5-10厘米,开沟或刨掩5-10厘米深,施入后,及时中耕培土盖严,以减少肥分损失。

追施硫酸铵,每亩可在30斤左右。近年来,采用氨水追肥较为普遍,每亩可用40-60斤氮水原液,兑水20-30倍稀释,在机械中耕时,于犁架上安装氨水箱,培土铲前装有开沟器,连接氮水箱的胶管固定在开沟器下,施后随即培土覆盖。畜力中耕可用氮水犁,条施深度在10厘米左右,同样能达到保肥目的,只是需要有较强的畜力。

孕穗肥,在一次追肥的情况下,孕穗肥的增产效果,常常不及拔节肥。但孕穗肥对增加粒重有明显作用,这又是拔节肥所不容易达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孕穗肥也是获得高产不可缺少的一项措施。孕穗期追肥,虽已不会使穗分枝数有明显增加,但由于追肥改善了植株性器官形成及减数分裂时的营养条件,从而减轻了枝梗和小穗的退化。

一般认为,在枝梗发育过程当中上部退化较轻,下部退化较重。追孕穗肥的穗枝梗退化较追拔节肥的为轻,下部尤其明显。退化数减少,实质也是一种增加。这就是说,孕穗肥是通过减少枝梗退化来提高穗粒数的。此外,还具有促进上部叶片生长的作用,从而延长灌浆期功能叶片寿命,扩大同化面积,增加后期干物质的积累。所以,高产地区在追肥超过50斤化肥时,多分两次进行,在施肥量分配上以前重后轻效果为好。拔节期重追,用施肥量的三分之二左右,攻秆、攻穗,增加小穗小花数。孕穗期轻追,用其余的三分之一肥料,保花增粒,提高穗粒数,增加粒重。

叶面喷肥高粱生育的中、后期需要大量养分,如果缺肥,会使叶片早衰,降低光合作用,影响产量。但是,这时田间植株生长茂密,土壤施肥很不方便;高粱根系吸收能力也开始减弱,吸收量有限。而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又常常不能满足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叶面喷肥比土壤施肥不仅方便,而且肥效发挥得快,用肥经济。喷肥可加速植株生育,促进早熟,同时还有一定增产效果。对生育迟缓,密度过大的田块,或在化肥用量不足时,叶面喷肥的增产作用更为明显。

今天的文章就结束了,看完本篇的朋友们,对高粱的追肥是否有了了解呢,感谢大家的阅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