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头,张艺谋盯上了莫言的《红高粱》,跑去问莫言:“哥们,想拍你那《红高粱》,800块卖不?”莫言一听乐了:“得嘞,800块,买头大黄牛都够了。”
那时候,莫言刚火起来,写的《红高粱》那叫一个带劲儿,大家看了都说好。这书一出来,文坛里就跟刮了股大风似的。电影圈里,正好也冒出来一群“第五代”导演,张艺谋就是其中一个。这群人拍片儿不按套路来,就想整点新鲜玩意儿。

张艺谋看完《红高粱》,心里直痒痒,觉得这书拍成电影绝对能火。于是找来找去,终于找到莫言。俩人一碰面,聊得可投机了,跟多年的老友似的。张艺谋跟莫言说:“老兄,我想拍《红高粱》,咋样?”莫言也没含糊:“拍呗,反正我也不懂电影,你看着办。”

那时候800块钱可不是个小数目,但莫言压根没在意,他更希望自己的书能让更多人看到。拿到版权后,张艺谋就开始忙活了。他知道这活儿不好干,书里那么多事儿,电影里得挑重点拍。
最后,他决定围着女主角九儿转。想通过她讲讲反抗封建那一套,挺新颖的主题。拍片时还加了不少大胆的桥段,比如九儿和余占鳌在高粱地里那段,就是想表现她的叛逆性格。

为了拍得像那么回事儿,张艺谋带着团队跑到陕北种了上百亩高粱,找了一堆当地老乡当群演,连姜文都去跟老乡混了段时间,这才把余占鳌演得像模像样。

张艺谋对颜色特别讲究,电影里到处都是红色,啥红嫁衣啊、红高粱地啊,看着挺提神。这风格在当时挺少见的,也成了张艺谋电影的一个标志。
拍完《红高粱》,片子一上映,大家都惊了。国内国外拿奖拿到手软,还得了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创了个记录。张艺谋也因此成了“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后来的电影也开始从传统文化里找灵感,拍出来的片子也越来越有味道。
素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