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高粱,关于高粱茎的生态特征,是输送水分和养分的通道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高粱的茎。高粱的茎是直立而呈,上细下粗或下细上粗、上下粗细均匀的圆柱状,有使植株直立在地面,并使叶、穗等均匀地分布在空间的作用;它的内部有筛管和导管等运输组织,是高粱体内水分和养分输送的道路。茎一般分为两段:从种子到分蘖节,这一段叫根茎;从分蘖节到穗部叫茎秆。

高粱茎秆的高度,因品种及外界条件而有很大差异。通常根据植株高度分为四种类型:低于1米为特矮秆;1.0-1.5米为矮秆;1.5-2.5米为中秆;2.5米以上为高秆。

(一)根茎,根茎是白色细嫩的幼茎。在次生根未生出来以前,它是由初生根向地上部输送养分和水分的通路。根茎的长短,在--般的情况下,因种子播种的深度不同而不一样,播种盖土浅的,根茎伸展就短;播种盖土越深,根茎伸展得越长。品种不同,根茎的伸展能力也不-样,杂交高粱的根基伸展能力多数较小,一般在1寸左右;而一般农家品种在1.5寸左右。所以这是杂交高粱播种深了不易出苗的主要原因。杂交高粱夏播时,因温度高,根茎的伸展能力有所增加,因此普遍反映夏播杂交高粱比春播时容易出苗。

(二)茎秆,高粱的茎秆有明显的环状突起,叫做节,节与节之间,称为节间。一般品种的茎秆有13-20个节,其中有5-6个节埋在地表以下,节间很短,不易分辨清楚。埋在地表以下的这几节,除发生叶片和永久根之外,还容易产生分蘖,因此叫做分蘖节。茎秆在地面上的节数,因品种不同也不一样。高秆品种,在地上的有14-15节,株高3-4米;短秆品种,在地上的有八至十节,株高1.5-2.0米。茎下部的节间短,渐上渐长,最上部着穗的一节为顶节,最长,尤其是箭子类型的品种,这一节特别长。节间的长短因受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的影响而有差别。

同一个品种,在低温、干旱少雨的条件下,节间短;在高温多湿的条件下,节间长;在密度较大的条件下,节间长,密度小,节间就短。靠近地面节间的粗细,是鉴定根系发育好坏及抗倒伏强弱的标志。如基部节间细长,表明根系发育差,易倒伏,反之,基部节间短粗,则表明根系发育良好,抗倒伏能力强。基部节间长短是与苗期水、肥条件有密切关系。当生长到一定的时期以后,分生组织变为老熟,节间即不再生长。各节间的伸长顺序是由下向上逐渐进行,最上面的一个节间最后伸长。

高粱有分蘖的特性,但分蘖的多少,随品种、土壤肥力和温度不同有很大的差别。农家品种有的分蘖力弱,有的分蘖力强,也有不分蘖的。在一般情况下分蘖很难发育成穗,白白地消耗养分。目前推广的杂交高粱分蘖力较强,大部分蘖能发育成穗。分蘖的茎秆比主茎高,但穗子小,成熟晚。

高粱茎秆的每一个节间,都有--道浅沟,沟在相邻的节上交错排列。沟的下端紧靠下节的地方,有一个腋芽,腋芽通常呈休眠状态,在肥水充足的情况下,主穗遭受损伤或茎秆折断时,腋芽即迅速生长发育成穗子。在留苗过稀或缺苗现象严重,以及在剪穗收获以后或是不育系高粱授粉不良,腋芽也可以萌发成分枝,这种分枝以茎的上部较多,群众把这种现象称为"扛枪"。一般分枝可以抽穗结籽,但比主茎成熟较晚。这种特性还有利高粱进行再生栽培。这种侧芽越靠上部,萌发力越强,生育期越短,成穗越小。

对高粱节间的横切面观察,在茎的最外层是表皮,由一层排列整齐的细胞所组成,颇为坚硬,常角质化和硅质化,不易透水,从而增强它的耐旱性。在机械组织的内侧为基本薄壁细胞,排列不太紧密,在基本薄壁组织中,有许多星散分布的维管束,故称散生中柱。所以皮层与髓部界限不明显。茎部的维管束是植株的根与茎、子粒之间的运输管道,它除担负水分和养分的运输外,还能起支持茎秆的作用。茎表面生有蜡质所组成的白色粉状物,愈下部的节间愈多。

农家品种的茎秆一般含液汁糖分较少,成熟收获后茎秆容易晒干,坚韧性大,所以做编席织箔及建筑材料比较好。目前推广的杂交高粱,绝大多数的茎秆含有较多的液汁糖分,成熟后不易晒干,坚韧性也较差,一般可喂牲畜。高粱茎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且质量良好,成熟时含水量少,韧性强,是造纸的好原料。
本篇文章就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阅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