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霜降过后的第二周,在黑龙江省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九三分公司鹤山农场,万亩连片的高粱随风轻摆激起阵阵红色涟漪,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高粱用最饱满的籽粒回报给辛勤劳作的耕耘者。

我国西周时期就已开始种高粱,距今已有五千余年历史。在作物种植分布图上,高粱种植区域范围非常广,以北方地区栽培居多。高粱在谷物中最先播种,因此自古就有“五谷之精,百谷之长”之称,古人曾用“高颗大穗有光华,万垄参差斗晚霞”的诗句来描写高粱丰收时的壮观场面。

在我国作物种植的分布图上,高粱种植区域南到海南省五指山下,北至黑龙江省黑龙江畔,东起苏、浙、闽沿海之滨,西临新疆天山脚下,分布范围非常广,但以北方地区栽培居多。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我省高粱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松嫩平原,以哈尔滨市、大庆市、齐齐哈尔市为主。”省农科院作物资源所副所长姜艳喜介绍,“而近些年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和科学栽培水平的提高,我省高粱单产水平逐年提高,种植区域也向北部中早熟地区转移,最北端种到黑河市爱辉区张地营子。据统计,近几年我省高粱年平均播种面积在50万亩左右,年产量可达30万吨左右。”

谈到我省种植高粱的优势所在,姜艳喜表示,黑土地为高粱提供了优越的生长环境。气候上具有昼夜温差大的环境特点,有利于高粱生长后期养分的合成和积累。同时地处高寒区长达6个月的低温环境有利于高粱自然储存,防止籽粒发生霉变和虫害。

想增加膳食纤维?来一碗高粱饭吧!

高粱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作物,有着天然营养保健食品的美誉,对身体有着诸多的好处。姜艳喜介绍,“高粱米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和粗纤维,对人体胃肠消化功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高粱中的游离型尼克酸能很好地被人体吸收,经常食用高粱米可有效预防癞皮病。研究表明,每100g高粱中含有蛋白质10.4g,脂肪3.1g,碳水化合物74.7g,尼克酸1.6mg,膳食纤维4.3g。

除了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药用价值也十分显著。在《本草纲目》中,就记载了高粱“气味(米)甘、涩、温、无毒”,高粱籽能“温中,涩肠胃,止霍乱”。姜艳喜说,高粱中所含有的纤维素,还能改善糖耐量降低胆固醇,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对降低血糖也十分有利。

“龙米粱1号”

省农科院研发的“龙米粱1号”是我省第一个优质食用型高粱杂交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出米率高等特点。其高粱米洁白透彻、不回生、口感佳、营养丰富,含粗蛋白11.63%,赖氨酸0.30%,淀粉70.53%,其中支链淀粉99.5%,单宁0.01%。

高粱酿酒为何芳香四溢?答案在这里

我省白酒 

在哈尔滨市一家大型超市内,王振成正在酒水区挑选喜爱的白酒。作为资深的“白酒爱好者”,他对白酒的口感有绝对的发言权,“用高粱酿出来的白酒,闻着窖香浓郁,喝起来醇和甘滑,口味细腻,回味无穷。”王振成说。

粮为酒中精,用高粱酿酒在我国历史悠久。姜艳喜介绍,我国白酒多以高粱做主料或做辅料酿制而成。高粱籽粒中除含有酿酒所需的大量淀粉、适量蛋白质及矿物质外,更主要的是高粱籽粒中含有一定量的单宁。“适量的单宁对发酵过程中的有害微生物有一定抑制作用,能提高出酒率。同时,单宁产生的丁香酸和丁香醛等香味物质,又能增加白酒的芳香风味。”姜艳喜说。

我省种植的酿造高粱 

我省种植的酿造高粱

近年来,省农科院研发培育出龙杂17、龙杂18、龙杂19等单宁含量为1%至2%的优质酿造高粱品种,与九三分公司合作推广酒用高粱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共同打造“酒粮基地、红粮之都”。

经过多年努力,九三分公司高粱机械化种植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今年多个农场公顷平均产量突破10吨,产量创历史新高,成为了我国北部重要的酿造高粱原料生产基地。

为何“甜蜜蜜”?甜秆就是甜高粱

“龙甜高粱1号”

甜秆类似于甘蔗,剥去坚硬的外壳后咀嚼茎干饮取汁液,味道甘甜爽口,曾是很多人小时候的零食,直到现在农村很多人家每年也都在房前屋后种一些。

“甜秆就是甜高粱,其茎杆的汁液中富含糖分,含糖量可以达到22%,是糖浆、酒和味精的原料。”姜艳喜说,不仅如此,甜高粱经过加工生成乙醇,将适量的乙醇加入到汽油中作为汽车燃料,不仅可以节省石油资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污染。

据了解,甜高粱是高光效、低能耗、多功能、高效益作物,生物产量极高,省农科院研发育成的品种“龙甜高粱1号”和“龙甜高粱2号”含糖量在18%以上,每公顷可产籽粒5000千克左右,新鲜的茎、叶可达80吨至100吨。

甜高粱还是优质的饲料作物。姜艳喜介绍,“用甜高粱来喂养奶牛,不仅能够提高产奶量,还可以提高牛奶的品质。可以说甜高粱是非常有发展前途的一种多用途作物。”

在高粱界中,饲草高粱也是畜牧业一种很好的饲草来源,它既可用做牧草放牧,又可刈割做青饲、青贮和干草。我们育成的品种“龙草1号”每公顷可以产鲜草90吨至150吨。

“饲草高粱还具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营养成分高、适口性好等特点。可以有效解决牲畜多饲草少的问题,缓解养殖业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压力。”姜艳喜说。

来源:龙头新闻

责编:王艺达

核稿:李昕泽

审核:张晓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