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数据我会死的干货分享——五谷之“稷”篇

稷,即高粱,最早在中国驯化,约公元前 8000 年的黄河流域,后向外传播到亚洲、欧洲和非洲。

高粱(Sorghum bicolor (L.) Moench),是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秆较粗壮,直立,基部节上具支撑根。叶鞘无毛或稍有白粉;叶舌硬膜质,先端圆,边缘有纤毛,花果期6-9月。喜温、喜光,有一定的耐高温特性。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在中国南北各省区均有栽培。其果实高粱米在中国、朝鲜、原苏联、印度及非洲等地皆作为食粮食用。

高粱脱壳后即为高梁米,子粒呈椭圆形、倒卵形或圆形,大小不一,呈白、黄、红、褐、黑等颜色,一般随种皮中单宁含量的增加,粒钯由浅变深。胚乳按结构分为粉质、角质、蜡质、爆粒等类型,按颜色又有红、白之分;红者又称为酒高粱,主要用于酿酒,白者用于食用,性温味甘涩。高粱按性状及用途可分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帚用高粱。高粱是酿酒、制醋、提取淀粉、加工饴糖的原料。

在古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高粱曾作为主食被广泛种植。这得益于高粱极强的适应能力,无论是平原、丘陵、山地,抑或是干旱贫瘠的环境,高粱都可以适应下来并野蛮生长。因此,高粱特别适合生长在我国贫瘠的北方地区。目前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高粱区域种植面积占全国高粱面积高达85%-90%。由于长期自然选择以及人工选择,不同地方的高粱,如不同地方的人水土有别,秉性各异。南方高粱多为糯型高粱,是酿酒的优质原料。北方高粱多为梗型高粱,以食用和饲用为主。相对于水稻、小麦和玉米等粮食作物来说,更多是被当作经济作物来看待。

高粱可谓农作物里的六边形战士,浑身都是宝,在我国,高梁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酿酒,中国制酒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传说,发明酒的人,名叫杜康。他当长工时,有一次偶然把高粱米饭放在树洞中,时间久了,发酵成了酒。所以开始名叫“久”,后来才有“酒”字,增加“酒”的历史典故。酒产生于何时,现已无可考。

酿酒的过程也是非常有讲究的,首先将原料粉碎,便于蒸煮,使淀粉充分被利用,将原料、酒糟、辅料及水配合在一起,为糖化和发酵打基础。

利用蒸煮使淀粉糊化。有利于淀粉酶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杀死杂菌。将原料和发酵后的香醅混合,蒸酒和蒸料同时进行,称为"混蒸混烧",若蒸酒与蒸料分开进行,称之为"清蒸清烧"。

蒸熟的原料,用扬渣或晾渣的方法,使料迅速冷却,使之达到微生物适宜生长的温度,扬渣或晾渣同时还可起到挥发杂味、吸收氧气等作用。扬渣之后,同时加入曲子和酒母。酒曲的用量视其糖化力的高低而定,一般为酿酒主料的8~10%,酒母用量一般为总投料量的4~6%(即取4~6%的主料作培养酒母用)。

然后入窖,入窖时醅料品温应在18~20℃(夏季不超过26℃),入窖的醅料既不能压的紧,也不能过松,一般掌握在每立方米容积内装醅料630~640公斤左右为宜。装好后,在醅料上盖上一层糠,用窖泥密封,再加上一层糠。

发酵过程主要是掌握品温,并随时分析醅料水分、酸度、酒量、淀粉残留量的变化。发酵时间的长短,根据各种因素来确定,有3天、4~5天不等。一般当窖内品温上升至36~37℃时,即可结束发酵。

最后就是蒸酒,发酵成熟的醅料称为香醅,它含有极复杂的成分。通过蒸酒把醅中的酒精、水、高级醇、酸类等有效成分蒸发为蒸汽,再经冷却即可得到白酒。

此外,高粱除了食用价值及经济价值外,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高粱米味甘,性温、涩。有助于和胃消积,温中涩肠,止霍平乱,主治脾虚湿困,消化不良及湿热下痢,小便不利等症。

怎么样,现在对高梁有更深的了解了吗?快来评论区讨论吧!

#丰收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