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讲的辽阳故事——(12)聂二杠子
从前有个姓聂的老头,外号叫聂二扛子,好耍钱。有一回上魏家沟耍钱,耍到半夜散伙了,就往家走,走到西胡同子,前边有个亮儿,到旁边一看,是伙耍钱的,他进屋就跟人家耍上了。春天晚儿夜短,赶到鸡叫了,“叭啦”一下灯就灭了,耍钱的都散了。等聂二杠子走时,却出不来门了。他就可嗓子叫唤,正赶上一个叫周振田的赶着拉耙架子起早种地去,光听叫唤找不着人,细一听,人在小庙里叫唤呢,听语声是聂二杠子。当面不敢叫聂二杠子,他是穷光蛋,贼㕸蝎虎,当面都得叫老二爷子。多大个小庙呢?不大个小庙,庙门连脑袋都伸不进去,四面是四快石板嵌的,上面盖的石板,庙门是石匠凿的一个小门儿。后来周振田把庙给拆了,聂二杠子才出来,你说怪不怪。
又有一回,聂二杠子和王守财上金家岭子耍钱,也是的,要到半夜儿散局了,就往家走。走到堡子南山坡老常二苞米窝棚不远的地方。就听有人说“倒了、倒了”。聂二杠子胆大,说:“咱们看看去,什么‘倒了、到了’的?到旁边一看,是老常二在苞米窝棚杆子头拴个绳套,一只脚在上头套着呢,聂二杠子说:“老常二你干什么?”老常二说:“我要上吊。”聂二杠子说:“上什么吊?人家上吊往脖子上挂,***上吊怎么挂脚脖子呢?”
到底怎么回事呢?老常二是个孤老头子,老伴不在了,跟着儿子和儿想妇儿过日子,平常在家就不怎么得烟儿抽,赶苞米快上来了,自己就搭个窝棚在地里看苞米,白天夜里长在苞米地里,每顿饭都是孩子送到窝棚来吃。今儿个是七月十五,过去七月十五是鬼节,各家都吃点“嚼菜”,老常二就回家吃的饭。儿子给打的酒,老头就喝多点,有点忽忽悠悠的。苞米地离堡子也不太运,吃完饭,老常二就来到苞米窝棚,到窝棚趴下就睡上了。睡得哧儿呼噜正香呢,就听窝棚外有人叭唤他:“老常二,老常二,你还睡呢?苞米都丢没了。”老常二睡得迷迷糊糊的,就说,“不能吧?没听到动静啊!”这工夫就进来俩人,把老常二拽起来了,苞米窝棚搭在苞米地和高梁地两夹档儿,那俩人就把老常二领到高梁地了,“你摸摸哪还有苞米呀?”老常二迷迷登登的一摸,真没有苞米了。那高梁杆子上哪来的苞米呀?摸完了,又把老常二推回窝棚来,有一个人就说:“你趁早死了吧,要不,明儿个回家还能有好瓜打呀。”老常二一核计,真也没有,那就只有死了。可怎么死呢?那俩个人说:“窝棚后头现成的杆子头,拴条绳子一吊就完呗。”老常二摸出一条绳子,系个吊死鬼的扣儿,把绳头就拴死在杆子头上啦。要寻死也不是个嗞味。思前想后的,一狠心,找老伴去吧,就着山坡坐在那地方了。象那上吊你得伸脑袋,他抬腿就把一只脚伸绳套里啦,俩人就吵吵“倒啦,倒啦。”这不就叫聂二杠子赶上了。老常二说完了,聂二杠子说呀,“好悬一把牌呀,你当那俩人儿是谁?那是两个吊死鬼呀,赶早请客吧,不叫咱们赶上啊,你那老命早没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