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抗日剧《亮剑》的朋友,一定对这一情节印象深刻:李云龙特批给段鹏200发子弹练枪法,后来又批了200发,连一旁的魏和尚都羡慕嫉妒了。可见八路军独立团的弹药充裕,那为什么八路军还要在子弹带里塞入高粱杆、玉米杆呢?

电视剧《亮剑》中的段鹏和魏和尚

首先,我们得弄清楚八路军的子弹从哪儿来?《游击队之歌》里面唱到:“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可见,第一个,便是缴获。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知道通常只有在歼灭战中缴获的东西才会比较多。然而要想成建制地歼灭日军绝非易事——就算是歼灭战,日军也不可能痛痛快快地缴枪、缴子弹。况且,日军出门和八路打仗也不能背着子弹箱,而伪军的子弹供给更是被日军严格控制,因此八路军的缴获是十分有限的。抗日战争中敌后战场上补充弹药的艰难是今天很多电视剧、抗日剧中难以反映的。

八路军缴获的日军武器

第二个,靠友军。也就是国军的支援可能吗?国民政府在早期曾给八路军帮助,比如平型关大捷中就是仗着刚从二战区领来了大批弹药。然而,到了1939年后,一方面因为国际救援通道被日军切断,另一方面国军自己家里也没有多少隔夜粮了,这方面的帮助便无法指望了。

八路军土法炼钢铁

第三个,靠国际支援。比如被视为老大哥的苏联可能吗?从史料上来看,八路军曾确实一度与苏军打通了联络站,但唯一得到的支援竟然是大量与军事有关的书籍。书当然不能当作炮弹来打,可见这方面的支援也很少。

八路军军工生产

那怎么办呢?最关键的还是得靠自己。真正起作用的是八路军自己的兵工厂。对此,抗战时期曾有美军军事观察组的人员来参观一处八路军的兵工厂,一名八路军小战士正在演示如何操作钻床。美军们显然对这么小的战士参与兵工生产而感到啧啧称赞,无一不竖起了大拇指。

这其中也体现了“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的抗战精神。到了1939年,仅晋察冀便有兵工厂7座。到了1941年,八路军最大的兵工厂——黄崖洞兵工厂,已初具规模,但此时人数众多,而敌后战场上武器装备数量有限两者之间的矛盾还依然存在,所以这个时期的八路军战士还是喜欢将高粱杆、玉米杆截断后装入子弹带里,主要是为了用于迷惑日伪军,表现出武器弹药很充足的样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