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收获时,要适时的收获,不恰当的收获将会失去经济价值
今天和大家来聊一聊在收获时,有需要注意的事项吗,什么时候收获为宜。
适时收获,及时晾晒脱粒,是保证高粱丰产丰收的重要环节,也是安全贮藏的基本条件。收获过早或过迟,晾晒不充分,脱粒不适时,都会导致减产,降低品质,甚至造成霉烂和冻害,失去经济价值。

收获,高粱子粒形成后,开始时,随体积增大,鲜重迅速增加,但干重增加缓慢。这时鲜重中主要是水分,含水量呈直线上升。乳熟至蜡熟阶段为子粒干物质积累的主要时期。这时鲜重的主重成分,不再是水分而是干物质。这一阶段,子粒体积达到最大值。蜡熟期以后,子粒成熟过程的主要特征是大量脱水,干物质继续有微小的增加。

许多试验结果认为,从蜡熟初期至完熟期,子粒鲜重随收获期的延迟而增长,至完熟期以后略有下降。而子粒的风干重和烘干重至完熟期仍在增高。充分的灌浆时间,对粒重增加有重要作用。收获过早,灌浆不充分,成熟度差,千粒重下降,影响产量,群众称之为"伤镰"。据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试验,10月7日蜡熟末期收获烘干千粒重较蜡熟初期与蜡熟期收获的分别提高9%和6%。穗粒重的差别也很明显,蜡熟末期收获比蜡熟期收获的单穗粒重增加4.8-15.5克。

过早收获,因成熟度不够,出米率也有所下降,米质不好,碎米、红米增多。收获过迟,容易遇大风,枝梗互相磨损,落码落粒,尤其是颖壳、码口较松的高粱脱落损失更大。群众称之为"落镰"。成熟的子粒,由于呼吸作用的进行,会引起干物质的消耗,使粒重下降,收获越迟,产量损失越大。在北方,迟收有时还会遇到连续降雨或霜冻,使子粒吸水发芽、霉烂,以至遭受冻害。

在南方,春播高粱成熟时,如不及时收获,早熟的单穗还容易发生虫害,穗部被害虫结成的丝网包裹,内部子粒遭受蛀损或发生霉烂,影响产量和品质。延迟收获后,粒色变深,失去光泽,种皮增厚,淀粉与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纤维素增多,食味性变差。一般认为高粱在蜡熟末期收获较为适宜。这时70%以上植株的穗,子粒呈现出本品种(或杂交种)成熟时所固有的形状和颜色,粒质变硬,穗下部的粒子内的含有物凝结成蜡状,用指甲拧破,已经没有浆液,粒色鲜艳,有光泽。

据辽宁省熊岳农业科学研究所连续四年试验结果,蜡熟末期收获产量最高。在南方,高粱收获时,常遇阴雨连绵天气,需要做好组织工作。若天气好,虫害又比较轻,成熟整齐一致,可以待大部分穗成熟后一次收获完毕。如果植株成熟不一,则可先熟先收,分2-3次收完,有利于提高成熟度和增加产量。也可在连续阴雨和高温天气到来之前,将接近成熟的植株提早收获,尽量减少损失。

晾晒、脱粒,高粱一般收获方法是先将植株割倒,每20-30株捆成一捆,在田间码成高粱椽,进行晾晒干燥。也有在收获当时掐下高粱穗运回晒场的,晒干后垛起来,待秋庄稼基本收完后,穗已晾干,空气也较干燥时再行脱粒。高粱穗分立椽与卧椽两种码法。立椽要求码得紧实,防止倒塌;卧椽应避免穗部着地,以防鼠害和子粒吸水发芽。带种码椽晾晒,有促进子粒后熟,增加粒重的作用,但要求有充裕的时间。在低温多雨年份或种子田贪青晚熟时,则应采取掐穗单摆晾晒,既可促进种子后熟,又能加速水分蒸发。

在同样保存条件下,掐穗晾晒的种子发芽率为90%,未掐穗晾晒的种子发芽率仅为30%。在气温偏低,种子含水量大,急需降低水分时,还可以抢在霜前提早收获,掐穗留穗柄5-6寸,单穗成行插在田里10-15天,种子水分可降至14%以下,发芽率保持在98%以上。高粱脱粒常用石硫碾压或谷物脱粒机械进行。用石礁碾压时,先将高粱穗摊开铺在场上,晾晒、风干,待穗干透再用石碎压,随压随用木权上下翻动。经翻压几遍后,可晒一阵,再继续压,至脱净为止。

对着壳率高的杂交种,在穗摊开晒干的当时不要压,经过晚上露水淋湿以后,穗分枝变得柔软,再压不易折断,经过反复交替干湿后,子粒也易与颖壳脱离,使着壳率降低。近年来,高粱产区的广大农村,采用机械脱粒,日益增多。所用机械多为社队自制,构造简单,操作方便,适于玉米、大豆、谷子、高粱等多种作物脱粒,每小时可脱高粱粒5000斤。机械脱粒不仅效率高,还可降低着壳率。
好了,阅读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这些技巧了解了吗,感谢大家的阅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