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新鲜的棒子面

小时候,家里供应的细粮有限,很多的时候要吃粗粮。粗粮中以高粱为主,还有就是放陈了的棒子面。这种陈棒子面比高粱面好吃不了多少,尽管不像高粱那么难嚼,但味道发苦,吃得时间长了也不让人喜欢。

那时候,我最盼着家里来农村亲戚,他们只要一来,就一定会给我们带来平时根本不可能买到的吃食。就说几样东西吧,平时在城市里绝对买不到。头一样当属地瓜干,这可是一个稀罕物,每次有人捎来一小袋地瓜干都是我们几个孩子的宝贝,从袋子里取出一块,放在炉盖上烤得又软又有嚼头,吃到嘴里甜甜的,属于我们的“小点心”。父母有时候煮稀饭的时候也会切上几块地瓜干混进去煮,我们都争着捞稀饭里的地瓜干。再一样是绿豆,这也是粮店里平时买不到的东西,家里每次弄到绿豆也会让我们兴奋半天,因为除了可以喝绿豆汤之外,妈妈还会很奢侈地给我们做绿豆糕,记忆中妈妈做的绿豆糕比后来外面卖的都好吃。

第三样东西就是今天要说的主角:新鲜的玉米面。那种刚刚磨好的玉米面是甜的,吃起来不知比高粱面要好多少倍!我每次见到新棒子面就开始盘算着怎么吃,这时不得不求助于妈妈。因为一般的饼子和窝头我都会做,但那种用棒子面包的菜团子只有妈妈会做,我学了几次也不得要领。因为棒子面里没有面筋,所以很容易散,我总是没法把用白菜和切碎的油条做成的馅包进棒子面的皮里。妈妈用新鲜棒子面包的菜团子一直是我最喜欢吃的东西,那些年里每当我生病吃不下饭的时候,妈妈就会设法给我弄来新棒子面包菜团子,真的是上好的美味。

除了用棒子面包菜团子之外,还有几种棒子面的吃法也是我特别喜欢的,这些都不用找妈妈做了,我自己就可以动手解馋。一种是棒子面做的菜蛋。这种菜蛋不同于菜团子,它是把芹菜叶或者萝卜缨子剁碎,加上盐略一搅拌,挤出水来之后备用。另外在面盆里放入棒子面,加开水和成烫面,再把芹菜叶和棒子面揉到一起,然后就像贴饼子一样把这种掺了菜叶的小型棒子面饼子(菜蛋都比正常的饼子小一号)放到锅里蒸熟。因为菜叶都是加了盐的,所以吃菜蛋不用吃菜,一般都是就一碗粥就能吃得很舒服。

另一种吃法是棒子面尜尜。这种吃法有两种,这两种吃法的第一步都是做尜尜,这一点是相同的。尜尜的做法很简单,先把棒子面里加入一点白面,用温水和好。这里要注意,一定要加一点白面,否则下锅煮的时候容易散。当然我也做过拿烫过的棒子面用手攥成的尜尜,但吃起来没有嚼头,影响口感。同时还要注意的是,这种“两掺”的面要和得硬一点。和好的面上面盖上一块湿布稍微饧一会儿,然后放到面案上用擀面杖擀成厚厚的长方片,再用刀在这片厚厚的面片上横几刀、竖几刀地将其切成手指节大小的棋子块,然后在面盆里撒上一点干面粉,把尜尜放在里面摇一下,让尜尜上都沾上一点面粉,这样作为原料的尜尜就做好了。

后面对尜尜的吃法就分为两种了,这有点类似于汤面和干拌面的区别。最简单的吃法就是用白菜、海米、木耳做上一锅汤,等到汤煮沸后将尜尜下到汤里煮熟,盛出来之后在碗里撒上胡椒面,连汤带菜地一块吃。这种吃法在改革开放之前家里的条件不好时我经常这样做,后来家里条件好了之后就不大做了。

尜尜的另一种做法是我最喜欢的干拌,就是用开水先将切好的白菜丝和菠菜叶焯熟后捞出控干水分,接着在水里把尜尜煮熟。另外在炒锅里用油把花椒炸透,然后倒入酱油煮沸后放到一个小碗中,另外再找几个小碗,在一个碗中放一块豆腐乳,将其捣碎后用一点水调匀;另一个碗里放入芝麻酱澥开;再用一个碗里放进一大勺韭菜花,在里面加进一个切碎的梨,搅拌均匀。这之后就是把煮熟的尜尜加上菜码,然后拌上韭菜花、豆腐乳、芝麻酱、花椒酱油,再加上一点辣椒油,如果嫌干就添上一点煮尜尜的汤,这样一碗干拌尜尜别提有多香了!

从那个年代走来的很多人都不喜欢吃棒子面,我大概是个例外,直到今天,我仍然喜欢吃新鲜的棒子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