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总是发黑、结穗低是什么情况?看看你的高粱是不是犯了这种病

“苞叶包不住,尖从绿叶出”指的就是高粱秃尖现象,高粱“秃尖”在一些夏高粱产区也叫“虚尖”。这类高粱苞叶过短,影响果穗顶部发育,结实较正常量少很多,最终导致高粱减产。高粱秃尖是农学领域的职业病,会给农民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特别是在连续阴雨天,雨前雨后高温等天气情况下容易造成秃尖。农民朋友认为是上天作怪,影响授粉。其实可以通过外部主关条件下进行调理,使高粱在种植的各个时期的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都能达标。

高粱穗减少

一、了解高粱秃尖病的外观特征

高粱培育不当会发生植物病,除了发生空杆,秃尖是最严重的疾病了,发生这种病的根本原因是雄穗的正常开花和雌穗花丝的抽出受到影响,造成抽雄提前和吐丝延迟,直接导致雌穗花丝接受不到花粉,受精不良,甚至部分籽粒外观萎缩,颜色发白等。高粱主要在东北进行种植,光黑龙江、辽宁、内蒙古这三个省的高粱产量就达到了全国产量的百分之三十五。今年初夏时天气持续升温,干旱持久,造成高粱授粉不良,授粉周期不完整,不仅雌穗花丝接受花粉能力减弱,而且雄穗花粉生活力也降低,生存时间大大缩短,完全影响了受精过程。高粱颗粒不饱满,重量缩减,质量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了务农人员的收入,给农民造成的减产损失,靠每亩地的耕地补贴也是弥补不来的。因此,只有充分认识高粱在培育期的特点,才能在实践中防治病虫害干扰;只有充分了解天气和肥水对高粱的影响,才能预测高粱受精是否成功。

二、认识高粱秃尖病的内外因素

其实秃尖形成的主因是高粱授粉不良,那么有哪些原因能够使得秃尖形成呢?除了雌穗未能正常接受花粉,导致授粉失败的外部原因等,还有给高粱供水施肥不当等内部原因引起的,以下是具体情况示例。

1、雌花萎缩雄花不育

高粱经过抽雄开花吐丝才能成熟,雄穗主轴从顶叶露出一直到开花时,如果没有给从苞叶伸出雌穗花丝授粉品,就会发生不育的现象,甚至会导致高粱空秆。授粉失败主要由以下原因产生。

1.杀虫剂使用残留

由于现在科技发展,大多数害虫已经进化到一个相对成熟体质,能很快适应外面多变的环境,高粱病虫害相对发生较多,大多数菜农会在高粱抽雄时有意或者无意间加大杀虫剂量,昆虫虽然被消灭,但是药剂的化学副作用依然存在,轻者造成高粱雌花生长迟缓,重者导致雄花不育死亡。因此,杜绝过量施用农药,才能避免受精因为化学物品感染而失败。

2、时间差异授粉不同步

雌花花丝会对高粱雌穗下部进行授粉,当雄花散粉时,雌穗顶部的花丝因外部原因还未长出,这时顶部授粉失败不能结实,因为雄花雌蕊生长时间对不上,就会形成秃尖。

3.雄花抽丝偶遇高温

这些年夏季常常阴雨连绵,高温干旱频发,如果在雄花抽丝时遇到这种状况,雄花不按时抽出,经常以团状凝结被农民们发现。此时雄花的生长质量和活性就会受到影响,雌花的生长速度也会大打折扣,因营养不足而逐渐干枯,慢慢走向时间的终点。因此在给雌花授粉时,要提前对恶劣天气进行预防。

3、特殊阶段施肥不足

高粱在攻穗期,也就是在大喇叭口期最需要施肥。此时是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一般在播种后45天-50天的时候第11片叶展开,由于植株上面叶片的形状似一个大喇叭,所以又叫做大喇叭口期。此时高粱经历拔节和抽雄,是高粱穗粒数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时如果施加合适的氮肥,就能避免各个器官争夺养分,就能使雄花授粉顺畅,施用氮肥中一般选用尿素,每亩地用量大概在30-35公斤。长势好的高粱田,施用时间可以推迟,量也不用太大;可适当少施或推迟施;反之对于那些长势太差的,应该加大剂量并提前施用。大约每亩用高效浓缩腐植酸液肥140克左右进行2-3次根外施肥,误差控制在20克之内,一周一次,效果显著。

4、元素不足影响生长

锌元素是人类生长发育不能缺少的元素,对于高粱作物来说也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也同样重要锌,元素都有累积效应,硼肥加上锌肥一起施用,不仅可以促进高粱生长,还可以因为花粉管的伸长导致花期延长。而且锌元素可以增强高粱抗病性,促进发育成长,对于高粱叶片的光合作用有积极作用,光合作用上去了,养分就供应足了,高粱缺粒、空杆的数量就少了,呈现出籽粒饱满的健康形态。

5、供水不足影响吐丝

在高粱抽雄期间水分的供应对其影响很大,不仅是因为水能营造一个适合高粱生长的环境,还是输送养分的介质,当水分动力不足,其营养元素就很难从根部输送到茎叶,会使雄花提前开花,提前授粉或者使雄花延迟开花,授粉时间落后。总而言之,花粉和花丝能否顺利生长,高粱能否顺利结出果实,这些都是不能确定的因素。

6、昆虫咬叶根腐出现

叶片保留着植物的元气,是高粱生命的源泉,在众多的器官中主要起到转换营养的作用。可是经过调查发现,在高粱经历抽雄时,出现大量高粱的蚜虫、草地贪夜蛾等害虫,他们对叶片进行疯狂撕咬,咬坏了输送养分的茎叶,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合成被抑制,轻者导致高粱秃尖,严重的导致作物停产。

高粱在攻穗期最容易遭受的病害是病害是根腐病,营养源头被破坏,相当于一个部落的首领被打倒,高粱就会在阴雨天气倒伏,营养吸收不良,授的粉也散播到植株周围,从而引起高粱秃尖现象。

在建造楼房时,楼与楼之间的楼距影响阳光照射面面积。同理,如果高粱出现种植密度过高,在遭遇刮风天气也会出现倒伏,依然会产生授粉受阻,秃尖现象也就无法避免。

三、外部防治加人工辅助预防

高粱秃尖现象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想老树一样盘根错节,交叉的影响因素势必告诉我们要多角度去考虑防治措施,多方面改良我们的治理方法,争取杜绝秃尖现象。在高粱的生长和生殖过程中,如果水量供应不足,叶片就会卷曲而变得枯黄;虫害也会加深,叶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受到影响,营养元素无法及时运输,植株生长缓慢,会影响整个受精过程;高温干旱或者阴雨连绵也会导致授粉失败并出现秃尖现象。

因此,面对高粱秃尖时,我们可以从高粱的肥料、水力、病虫害上重点防治,同时还要充分了解高粱各个间断不同需要以及对未来这一阶段的气候条件预测,真正地做到高粱稳产高产。

1、浇水助肥

播种需要水力的支持,肥料的溶化需要在水中进行,他们之间相互利用相互依赖,缺一不可,共同决定高粱茎叶生长趋向和整个高粱的受精生殖过程。

水力上避免高粱秃尖具体措施:米经历拔节期、穗攻粒需要浇水量最大,尽量避开日间高温,肥。在7、8月以晚上为主对土壤进行浇灌,避开大适量适时浇水。使用滴灌技术对于水分不足的旱田浇灌,要做好保水工作,避免水分蒸发影响高粱生长。

基肥我们一般是使用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平均一亩所需三千斤农家腐肥,这个量是十分巨大的,在追加化学肥过程中,尽量在拔节时使施肥促进花期,提高高粱生长效率,有效促进高粱生殖过程,使其更有抗性适宜新环境。

追加肥料时,可以以尿素为主但是可以适量的混上三十公斤左右的复合肥,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高粱苗的抗性。当叶片颜色发黄时要增加锌硼含量,以保证拔节抽雄过程正常。

2、清理害虫

高粱病虫害在各时期是比较多的,在高粱秃尖形成原因中,我们已经就一些病虫害进行了分析,在这里重点就一些化学防治做个阐述。高粱的害虫主要在高粱生长后期出现,主要有蚜虫、各种粘虫、高粱螟等;这些虫子如果不进行化学防治,就会产生大小斑病、根腐病、顶腐病、粗缩病等使植株停产的疾病。有的人担心这些虫子需要不同种类的杀虫剂预算太高,但其实这些病虫害可以一起防治,施用药剂也大多数是驱赶病虫,并不是把他们杀死。

所以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时候,选择的药剂的基本上都是低毒性的,剂量上相对也不大,避免病虫被清理后化学试剂残留会带来难以预估的风险。也是保护环境我们能做到的一步,如果这些化学试剂对于高粱生殖有极大的破坏作用,就利大于弊,不宜应用了。

3、提升种质

种子质量好才会结出好的果实,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选种呢?在选种时注意选择抗倒伏、抗病性强、抗低温的种子,马齿型高粱相比硬粒型高粱形成的秃尖基因要更多,因此尽量选择硬粒型的高粱。如果遭遇连续高温干旱天气,可以采取晚播种措施,这样不会影响高粱抽雄,当然要因材施种,因地施宜。

4、改善土壤

很多的昆虫如蚜虫从涝灾的土壤中存活,由于土壤渗水不力造成高粱植株得了腐根病。使得土壤中营养元素不能被高粱很好的吸收。因此,为保证高粱丰产,要重视对土壤的改良。主要办法是施加有机肥料,改变土壤内部结构,使土壤活化,从根本上解决高粱病虫害问题,全面促进高粱产量提高。

5、人工助力

近些年随着我们中国农作物培养技术的日渐成熟,人工授粉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将人工授粉应用到解决高粱秃尖的问题中,是我们最后能做的。虽然这项技术需要的人工量相对较大,但是针对高粱秃尖问题也是利大于弊的。

人工授粉的基本要求是保证雄花顺利长出,保证雄花可以散出,如果雌花太长露出雌穗太多,可剪去一部分。

人工授粉需要人工可以摇摆高粱秆,使高粱杆的雄花直接散落到雌花上;两人配合用竹竿拴绳子边走边扫动雄花花粉,使其落到雌花花柱上。如果不幸遇到暴雨可以给雄穗的粉装到纸袋里,然后逐一给雌花授粉。总之要根据实际情况给雌花授粉,尽量精简劳动力,不要过多浪费人力。

四、紧跟时代引进先进技术

高粱秃尖会导致高粱的倒伏能力大幅度下降。在高粱倒伏状态下,雄花不在植株上部,雌花也不在植株下部,雄花散的粉雌花接不住就直接落地,这是影响秃尖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而高粱割苗会在高粱早期割掉了一部分茎叶,高粱割苗以后根系普遍比较发达,抗旱效果显著;割苗后结穗部位高度降低,使高粱重心下降,抗风效果剧增,而且通过割苗把大部分苗期高粱害虫的寄体割掉,不仅整齐,还减轻了病虫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割苗是需要培育才能进行的新技术,为了适应市场的大环境,建议大家赶快学习起来呦!

俗话说得好,“我命由我不由天”。虽然夏季的连续阴雨或者干旱高温给高粱种植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但是现在通过科技的发展和我们科学家对高粱种植技术的开发,只要追肥适宜,预测好天气,正确防止病虫害,同时保证供水充足,就可以使拔节抽雄顺利进行,就能很好的避免秃尖现象,实现高粱作物的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