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十是石头生日。蒋介石本名郑合成,祖上是煅磨匠
文‖张延伟 图‖网络
“老家许昌”微信号:zgljxc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一般来说,我们把人类的诞辰称之为“生日”,特别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每逢生日这天,晚辈们大都要举行相应的仪式来庆贺一番。
除此之外,在我国千百年来流传的民间习俗中,自然万物乃至人们心目中的“神仙”也都是有生日的。逢着神仙们生日,民间更有许多的讲究需要注意。
拿春节期间来说,正月初三是传说中的米谷奶奶(米谷神)生日,这天不得吃米饭喝米粥;正月初七是火神爷生日,除做饭、燃灯之外,不能多用明火。(想看看本文作者张延伟老师写的其它美文?欢迎点击以下链接:1.28年前的情人节,他为何拒绝“情人”?‖张延伟;2.许昌的你,还记得寒冬腊月的“下夜”经历吗?‖张延伟)
正月初九是老天爷(玉皇大帝)生日,须用饺子敬奉玉皇大帝及天地全神等;而正月初十则是民间流传已久的“石头神”生日,祭奉石头神的讲究更多。
在农耕文明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与石制器具密不可分,最为典型且常用的如石磨、石碾、石磙、石臼等等。到了正月初十这天,除了这些石头工具统统不能使用,更要避免碰撞、击打、搬运石头,以免冲撞神灵,俗称“石不动”或“十不动”。同时早晨和中午须包饺子,饺子煮熟后敬奉了石头神家里人才能吃,以祈愿来年粮食丰收。
小时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村子南面诸侯山上本已在正月初六开业的与石头相关的采石场、石料厂、白灰窑等厂矿企业,到了正月初十这天须全部歇业,还要准备大块“刀头”、果礼等,现场焚香烧裱,鞭炮齐鸣,老板们跪地磕头,虔诚地祭拜石头神,祈求神仙保佑厂子里全年都平安顺利。
石头神生日与蒋介石祖辈出身之间本没有任何关联,之所以放在一起来讲,是因为正月初四那天,笔者到禹州市朱阁镇郑湾村的姨夫郑观坤家走亲戚,不经意间和他说起遍布全村的红石头墙。识文断字且在部队里当过卫生员,后在国有水泥厂做过销售员,现已退休在家的郑观坤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
郑观坤从他们郑姓家族的由来说起,谈及村北呈“罗圈椅”状分布的“磨盘山”,再到以煅造石磨为业的祖上有人因卖磨落户许昌后郑庄,以及后郑庄与蒋介石之间的渊源等,令我听得津津有味。
据郑观坤介绍,他们郑氏家族一世祖郑成、郑德两兄弟,于明朝洪武四年自山西洪洞县迁居河南荥阳大寺谷,次年复迁至密县(今新密)白庙坡黑峪沟(今白寨乡)。二世祖郑新、郑宣、郑宓、郑昱等于明永乐年间又自白庙迁至岳村,后以四“支”传世。
清朝康熙年间,郑湾村郑氏家族祖上郑体旺夫妇携独子郑琦一家三口从密县逃荒至禹境,在今郑湾村西北郑湾水库附近土崖下挖洞而居,后人称此处为“郑洞儿”。
郑体旺见附近山上盛产红石,且山南坡石头质地坚硬细密,适合煅制石磨;山北坡石头质地次之,宜建房垒墙使用。遂重拾其祖传石匠技艺,以煅制石磨、石碾、门枕石等谋生。自此郑氏在此繁衍生息,逐渐成村,称为“郑湾”。
郑氏后人多继承祖业,充分利用当地“磨盘山”的红石资源,日常以煅磨、卖磨维持生计,以至于后来豫中及豫东南一带乡间使用的红石煅造的磨、碾等器具多源自郑湾村。
郑湾村区别于别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目之所及清一色的红石头、红石墙、红石屋,以及路旁草丛间随处可见的废弃石磙、石磨盘等。其中最为显著的标志性建筑,则是村口耸立的那座一丈见方、三丈多高的三层红石炮楼。
关于这座炮楼的来历,郑观坤介绍说,清朝末年中原灾荒不断、饿殍遍野,再加上土匪横行、无恶不作,民不聊生,禹州西部鸠山、文殊一带,乃至汝州境内的土匪常去长葛、新郑周边抢掠,而郑湾村是其必经之路,为此也常被“顺手牵羊”、惨遭劫难。
后来,在郑家长房郑西枢的提议下,九户比较富裕的家庭联手,组织人力在磨盘山北坡起石,在村口建造了一座高大坚固的炮楼,具有瞭望示警和架设土枪土炮向远处射击的功能,以此防备匪患。该炮楼由九家郑姓族人共同出资建成,因此人称“郑九成”。迄今,这座炮楼虽经过150多年的风雨沧桑,仍坚固如初。
再说郑琦育有三个儿子,三益、三让和三逊,郑三逊成家后迁往叶县下马村定居,郑三让的儿子郑铭婚后生育四个男丁,分别是朝洞、朝柱、朝轩、朝相,这四兄弟中的某一人因卖磨落户于许昌县(今建安区)灵沟寨(今河街乡)一带,与当地人结婚成家并繁衍后代,便有了“后郑庄”村。
郑观坤说,他不断听村里的老人们讲过,早年禹县的郑湾与许昌的后郑庄之间多有人员和生意上的往来,后郑庄周边使用的石磨、石槽、石磙、石臼以及石碑等也多是红色的,因为它们不是从郑湾运送过去的成品,就是由产自磨盘山的红石头煅制而成。
后来,后郑庄出了个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蒋介石。蒋介石本姓郑,名叫合成,在弟兄中排行老三,人称“郑三发子”。
郑三发子的父亲郑福安死后,他娘王采凤带着郑二发和郑三发哥俩(郑大发早逝)逃荒要饭到了开封,与一位祖籍浙江奉化的蒋姓盐商结了婚。蒋姓盐商回浙江时,把长得一表人才的郑三发子一同带走,后来郑三发子就理所当然的随了“蒋”姓,改名“中正”,字“介石”。如此说来,说蒋介石的祖上是煅磨的出身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蒋介石的祖籍到底是在许昌还是浙江奉化呢?多年来学界和民间多有争论,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早年间曾读过唐人写的《金陵春梦》一书,《名人传记(上半月)》2007年08期也曾刊登过《“蒋介石胞兄”郑发寻亲记》的文章,《许昌日报》副刊也就《郑发寻亲记》类似内容作过连载,文中通过对郑发数次找胞弟蒋介石认亲的过程及事件的描述,从而得出一个结论:蒋介石的祖籍就在河南许昌。
另外,许昌知名新媒体《老家许昌》2016年12月26日至29日连载的由李耕五、张帅二位老师撰写的《蒋介石是咱许昌人?》(一至四)以及2022年4月9日刊载的由梁耀国老师撰写的《河街旧事:红石大庙多大?天爷庙多神?蒋介石是河街人?‖梁耀国》(欢迎点击链接欣赏)等文章,也均得出了和上述书报一致的结论。
由上,关于蒋介石和许昌县(建安区)后郑庄乃至禹州市郑湾村的渊源,笔者在这里不再赘述,有兴趣的读者可查询上述书报杂志或登录相关媒体平台详细了解相关内容。
【作者简介】
张延伟,中共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许昌市政协文化和文史委员会文史研究员。系《河南文学》杂志社签约作家,《消逝的风物》一书编委。
*28年前的情人节,他为何拒绝“情人”?‖张延伟
*早些年,农村孩子认干亲、起贱名、穿百岁衣是咋回事?‖张延伟
*许昌作家的写作之路:笔名误会让我“荣登”祠堂碑记 ‖张延伟
*在我们心里,是不是都装着一个魔鬼?‖张延伟
*禹州这家免费素食餐馆,缘何成为老人们的“家”?‖张延伟
*禹州老中医告诉你:《三国演义》中周瑜的真正死因 ‖张延伟
*几十年前,许昌作家日常写作的必备“三大件” ‖张延伟
*涨知识:为啥冬至吃“饺子”?‖张延伟
*禹州金石之祖:墓无影,碑无踪,且看蔡中郎的悲剧 ‖张延伟
*河南老乡,冬来了,还记得几十年前教室的煤火炉吗?‖张延伟
*一句玩笑两条命,阴差阳错酿血案 ‖张延伟
*一根鱼竿,小时钓到快乐,如今钓走寂寞 ‖张延伟
*奇了,这村人祈雨,为啥得“关爷”“猴爷”压阵?‖张延伟
*70后的你,做过这些糗事吗?‖张延伟
*一句玩笑话引发的血案 ‖张延伟
*穿鞋钉“掌”咋回事,皮毛“生”“熟”啥意思?‖张延伟
*流涎水!许昌的你说说:烘柿与漤柿,哪个更好吃 ‖张延伟
*不到长城非好汉,禹州的他在30年前有啥体验?‖张延伟
*想当年,吃口月饼咋恁难 ‖张延伟
*多年前诱惑孩子味蕾的“美食”,哪去了?‖张延伟
*为啥说猫和狗是一对儿冤家?“狗拿耗子”啥由来?‖张延伟
*许昌老乡,你还知道啥是“压水井”不?‖张延伟
*禹州老人的研究,填补了600多年来明史研究的一项空白 ‖张延伟
*明朝第一悬案,能在禹州这里破解吗?‖张延伟
*靠“吹”的玩具,你还记得吗?‖张延伟
*“锁君子不锁小人”啥说辞?修锁匠是咋“变身”的?‖张延伟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中的第一关,在咱禹州这里 ‖张延伟
*笑死人不偿命:古人也作“流氓诗” ‖张延伟
*笑死人不偿命:古人也作“屎尿体” ‖张延伟
*曾经的染匠哪去了?‖张延伟
*听这俩80多岁的老人,聊聊禹州山村发展史 ‖张延伟
*《河南日报》曾头版报道禹州此村:84岁老支书的激情岁月 ‖张延伟
*禹州人过端午习俗,与大名鼎鼎的“药王爷”有关?‖张延伟
*石匠木匠干活儿为啥只用“一只眼”?‖张延伟
*讨贼:偷来的“饭菜”香不香?‖张延伟
*和猪有关,一字之差,一个要绝育,一个取性命 ‖张延伟
*许昌民间送扇儿习俗,与这位“窝囊”皇帝有关?‖张延伟
*许昌故事:因为一袋烟,差点毁了一桩好姻缘 ‖张延伟
*许昌老乡,你还记得“暖”鸡娃儿不?‖张延伟
*木匠为啥随身带“五尺”?你还记得篾匠吗?‖张延伟
*消失的吆喝:补锅锢缸换盆底喽,杠锄接䦆头嘞 ‖张延伟
*过去为啥16两为一斤?“磨剪子嘞戗菜刀”的吆喝哪去了?‖张延伟
*缺医少药的年代,人们治疗感冒用啥“怪招”?‖张延伟
*许昌乡间婚俗,源自这对夙世冤家“斗法”?(下)‖张延伟
*许昌乡间婚俗,源自这对夙世冤家“斗法”?(上)‖张延伟
*据说世界唯一。啥菜树上摘?好吃到爆 ‖张延伟
*禹州老乡,吃个“桌”咋还恁些讲究?‖张延伟
*曾经难得的美味“花虫儿”,你吃过吗?‖张延伟
*许昌的闺女看过来:闰月年为啥要送雁和送鞋?‖张延伟
*二月二搬家日,你还记得“燎锅底”不?‖张延伟
*许昌的你,还记得寒冬腊月的“下夜”经历吗?‖张延伟
*正月十七,老鼠嫁妮儿!你知道这个民俗吗?‖张延伟
*“正月理发死舅舅”,你知道啥来历不?‖张延伟
*许昌老乡,今年春节还走亲戚不?‖张延伟
*年味儿:久违的鞭炮声 ‖张延伟
*还记得禹州人是咋“祭灶”的吗?‖张延伟
*过年啦!杀年猪和踢“猪皮球”的场景,你忘没?‖张延伟
*远去的高粱笤帚,你可还记得?‖张延伟
*柳条穿的油馍,荷叶包的水煎包,色香诱人的丸子汤 ‖张延伟
*70后的你,还记得小时候的“烟暖儿”吗?‖张延伟
*禹州奇树“葛抱槐”,见证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张延伟
*多年前,带来冬日暖意的绝唱生命,如今难觅踪影 ‖张延伟
*古禹州锡章里李黄村奇事:土地爷徇私,害人又害己 ‖张延伟
*古禹州杨寨街土地爷贪吃故事:脚不沾地回家‖张延伟
*出锅即食的禹州这碗面,和古代这位皇帝有关?‖张延伟
*40多年了,始终难忘那脆甜的枣儿和那段苦涩的经历 ‖张延伟
*到底是怎样的两位老师,竟能让禹州的他终生难忘? ‖张延伟
*红艳艳,酸甜,比草莓更好吃的野果,谁还记得?‖张延伟
*以前农户饲养的“扁嘴儿”,咋成了城里人的宠物?‖张延伟
*烙满父母劳动印痕的桑木扁担,如今再无用处‖张延伟
*欲罢不能的故事:禹州曾有座神秘的“葛家坟”‖张延伟
*35年前,我家装上全村第一部“专线电话” ‖张延伟
*禹州清明插柳习俗,扯出一段“后妈”的感人故事 ‖张延伟
*讨口封,求背背:禹州这些故事稀奇真稀奇 ‖张延伟
*35年了,许昌的他为何至今犹记“曹孟德”?‖张延伟
*拍案惊奇:生死鸳鸯蝴蝶梦 ‖张延伟
*妙趣横生的自制“乐器”,许昌的你玩过几样?‖张延伟
*剩饭热三遍,拿肉也不换?许昌的他以亲身经历告诉你真相 ‖张延伟
*百年前,发生在禹州此村的“狼窝寨”血案,惨不忍睹 ‖张延伟
*“外甥似舅”啥来历?禹州此村“狼窝”藏着啥故事?‖张延伟
*禹州此村真牛:除了娘娘和尚书,还出个“飞毛腿” ‖张延伟
*拍案惊奇:县太爷看风水 ‖张延伟
*禹州“黄山”有个洗脸盆:来此洗洗脸,一辈子不害眼 ‖张延伟
*炫彩童年的“碟溜儿”,老家河南的你还记得吗?‖张延伟
*四五十年前的天然“护肤品”,你用过几种?‖张延伟
*“聊斋遗风今犹在,梦中结缘写新篇”之1:聊斋:道长卜卦留玄机,月夜奇梦遇娇女 ‖张延伟
*“聊斋遗风今犹在,梦中结缘写新篇”之2:只为一个梦,直奔北京城 ‖张延伟
*“聊斋遗风今犹在,梦中结缘写新篇”之3:急王郎痛失见面,元帅女心横私奔 ‖张延伟
*“聊斋遗风今犹在,梦中结缘写新篇”之4:情郎痴女难聚首,斑斑血字揪人心 ‖张延伟
*“聊斋遗风今犹在,梦中结缘写新篇”之5:大小姐的痛,孩子的命 ‖张延伟
*“聊斋遗风今犹在,梦中结缘写新篇”之6(结局篇):天下还有梦中结缘的怪事?‖张延伟
*老师好:人生暮年,惟愿命运多舛的他余生安好 ‖张延伟
*匪夷所思的禹州陵墓传奇:哑蚰子,鱼打鼓,断头郎,活人头 ‖张延伟
*26年了,禹州的他,为何被许昌的他念念不忘?‖张延伟
*餐桌上金黄的新宠:想当年,蜕变之前,全身是宝 ‖张延伟
*这位福厚命薄的皇帝,在禹州奇山“不过崖”发迹 ‖张延伟
*92年前发生在禹州的一场血案,惨不忍睹 ‖张延伟
*瞅瞅这俩男人,享了同一个女人的福 ‖张延伟
*吃春:不可辜负的美味,垂涎了多少人的味蕾‖张延伟
*【传说】禹州此人惊魂:恶习不能沾,沾了命玩完 ‖张延伟
*30多年前,黑白电视折磨人的经历,谁还记得?‖张延伟
*近50年前,禹州此村为啥专门立起一尊伟人像?‖张延伟
*禹州此人用心专,“揉肚”揉出一片天 ‖张延伟
*曾经享誉禹州山乡的“科技货郎”,如今你还好吗?‖张延伟
*许昌民间这些事儿,真邪门儿,你遇到过几次?‖张延伟
*始建于清顺治初年的禹州此阁:有名的失误之作 ‖张延伟
*三十年河西又河东,如今的小虫儿都成了“精”‖张延伟
*祖传手艺百里闻名,禹州此人,为啥失去一只手?‖张延伟
*曾经人山人海的乡村集会,为啥渐无踪影?‖张延伟
*禹州此人的坟头,为啥总有人们自发送的酒肉纸钱?‖张延伟
*禹州有通“一善碑”,字字珠玑显神威!‖张延伟
*拍案惊奇:不到700人的禹州小村,缘何传奇缤纷?‖张延伟
*据说,以前每逢禹州新官上任,都来此处参拜祭奠!‖张延伟
*禹州此人传奇:70多年前遭劫,60多年前因祸得福!‖张延伟
*河南首富“刘半县”,为啥把“别墅”建在禹州此村间?‖张延伟
*金银马驹守护:禹州此村,山中竟藏一“宝库”?‖张延伟
*勾搭食欲:与它有关的家常美味,瞬间点燃我的心!‖张延伟
*禹州有个龙门村,竟和骑虎伏龙的他渊源深!‖张延伟
*禹州有座“夜哭桥”,夜夜女哭为哪般?‖张延伟
*禹州老山坪:风水宝地“鸡打鸣”,天意难违“枉打墓”!‖张延伟
*被洛阳白马寺称作老家的禹州白马寺,为何离奇消失?‖张延伟
*禹州老山坪一块岩石的石窟窿里,每年都能掏出一只金蛋?‖张延伟
*狂奔擒野兔,绝招惊众目。别倔“老夹杠”,舍命把义书!‖张延伟
*禹州有个“飞毛腿”,日行千里传奇飞!‖张延伟
*儿时“杂烩菜”的味道,你还记得吗?‖张延伟
*母校的那口钟,原来一直装在我心里并将影响我终生!‖张延伟
*许昌老乡,你还记得啥是“拾漏儿”吗?‖张延伟
*禹州这俩人,一个变下凡关公,一个遇黄牛成精!‖张延伟
*三十多年前打麦场的样子,你还记得么?‖张延伟
*为了禹州这片风水宝地,南蛮子与放羊小伙斗智斗勇!‖张延伟
*三十多年前的童年,原来是这个样子!‖张延伟
*不出藩王出状元——禹州小山村差点成了大都市!‖张延伟
*听85岁的她,聊聊60年前吃饭穿衣那些事儿!‖张延伟
*禹州的他,为啥河南人说他“忠”陕西人说他“奸”?‖张延伟
*到底是怎样的宝贝,需要一百颗“活人头”来交换?‖张延伟
*江米蛋儿哟玉蜀黍花儿,哑巴豆哟红薯干儿!‖张延伟
*一代才子死法“雷人”,痴情川妹子成他永生之痛!‖张延伟
*丑小鸭变白天鹅,禹州村姑居然当“娘娘”!‖张延伟
*“lüer”到了,还记得当年的陶瓷或萝卜灯盏儿吗?‖张延伟
*退休工资好几千,她自愿找累为哪般?‖张延伟
*父亲下葬后那天夜里,天气突变下起鹅毛大雪!‖张延伟
*三尺讲台上,我的老师倚着讲桌永远睡了!‖张延伟
【“老家许昌”微信公众平台简介】
离家或远或近,累了倦了时,我们是不是特别想念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游戏趣事……或是当年“狗蛋儿”、“小屁猴儿”这略显低俗的外号?——叫一声我的家乡呀,心里已经泪水流淌!
为此,钟爱许昌文化的我们,于2016年1月申请成立了志在宣传许昌文化的微信公众平台——“老家许昌”:“老家”随身携带,情感永不落下。截止到2024年2月18日,“老家许昌”微信公众平台已刊发原创文章10000余篇。
此时此刻,能表达我们心情的,唯有感谢!
情怀·温度·味道,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微信号:zgljxc)
【著名作家、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作协主席邵丽老师为“老家许昌”微信公众平台题字】
【著名作家、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李佩甫先生为“老家许昌”微信公众平台题字】
注: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公众平台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公众平台立即删除。
3、欢迎转发微信公众号“老家许昌”作品,如其他微信公众号或单位或个人需使用“老家许昌”微信公众号相关作品,使用之前请务必联系后台,后台邮箱:hnxc126@126.com。
情怀·温度·味道
老家许昌:乡忆故土,灵魂老家
砸稿信箱:hnxc126@126.com
(砸稿时,请注明“原创首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