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农先锋”走近红高粱 见证盐碱地种出“幸福粮”

来源:【舟山日报-舟山网】

“舟农先锋”走近红高粱 见证盐碱地种出“幸福粮”

全市种植面积4000余亩,预计亩产500公斤以上

直播现场

正值金秋时节,我市千亩红高粱穗粒饱满迎风招展。

昨天下午,“舟农先锋”党建直播间来到了位于定海岑港街道马目东海农场的高粱地,带粉丝们领略“金秋高粱红似火”的丰收喜悦。

此次助农直播由市农业农村局、舟山日报社、定海区农业农村局主办,市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舟山晚报承办。

近300亩高粱成熟 成新晋网红打卡地

海岛淡水资源缺乏、立地条件较差,很多小岛地块不适宜传统粮食作物种植。近两年来,我市的农技人员不断把新技术、新品种、新政策送到田间地头,为高粱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东海农场这片高粱地的种植户高忠伟就是受到了政策的鼓舞,承包下500余亩荒地,其中的276亩首次试种高粱。

在直播镜头下,一株株缀满饱满穗粒的红高粱随风摇曳。“当果实颗粒的颜色变成棕红带黑时,就是成熟了。”指着面前这片成熟的高粱地,高忠伟满心欢喜。

高忠伟向网友们科普道,高粱并不算是舟山的主要农作物,他种的品种是“冀酿4号”,具有抗蚜虫、小颗粒、全糯性的特点,成熟后平均株高约1.5米。“高粱的种植没有特别的要求,只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就可以了。”他说,自己栽种的这个品种个头不高,这也是抵挡台风的一大优势。

如今,这片高粱地吸引了不少游人慕名而来。他也在线提醒观光打卡的游客们,不要随意踩踏或者摘取。

高粱吃法多多 勾起网友一拨“回忆杀”

由于是第一次种高粱,没有经验,高忠伟因此向市里的农林专家和种植大户请教,掌握了种植的必要知识。“我已提前收割了约35亩7000公斤,晒干后储藏起来。”眼下,剩下的高粱都已成熟,等过几天天气晴朗,就准备进行大规模收割。

镜头下,成片的高粱地让网友们感觉很新奇。“尽管没见过本地种植的高粱,但小时候还是吃过高粱的制成品,我们土话叫做‘露几’。我们会吃它碾磨的饼,切成块煮着吃。还有变成小零嘴,做成‘米胖’的怀旧小零食……”说起吃的,互动区勾起网友们的一拨“回忆杀”。

高粱年糕、高粱汤圆、高粱点心……说起高粱的吃法,高忠伟随口说出不少。“我们也有零售,没晒干的大概5元一斤。剥了壳晒干的10元一斤。卖得很不错。”他介绍。

只是眼下大量收割的话,销路还没着落,不过高忠伟并不着急。“我也在咨询其他种植大户开拓销售渠道,也欢迎直播间的朋友来采购。 ”他说道。

推进高粱大面积种植 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我市积极推进高粱大面积种植。除了东海农场外,六横小郭巨、岱西镇火箭盐场、秀山乡等地也纷纷引进高粱,主要种植品种为“冀酿4号”和“吉杂149”。目前,全市共种植高粱4000余亩,预计亩产500公斤以上。

眼下正是收割季节,各地忙着收割高粱,一派热闹的丰收景象。

昨天,六横小郭巨的高粱地里,在收割机的轰鸣声中,一颗颗饱满的高粱粒不断流入装运车厢。种植户梅掌平告诉记者,今年,他的高粱地种植面积增加到了1500亩。“我们从11月13日开始收的,每天可以收割200余亩。”作为全市第一个尝试在盐碱地大规模种植高粱的种植户,目前他的整个种植过程实现了机械化,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

在种植前期,梅掌平就与余姚、河南等地的收购商签订了收购合同,提早解决了高粱销路,“我也给其他种植户介绍了收购户。”

千亩农田变粮仓,进一步提升了海岛农户种粮积极性,保障海岛粮食安全,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本文来自【舟山日报-舟山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