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郑晓龙拍《红高粱》,周迅被扛在朱亚文肩头,刚一落脚就给了他一巴掌,空气瞬间凝滞,又一巴掌,朱亚文懵了:剧本没这出呀!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首经典的歌曲,这首歌当时火遍大江南北,很多人不知道,这其实是电影《红高粱》里面的插曲。

30多年前,由张艺谋执导、巩俐和姜文主演的电影《红高粱》口碑不错,影片中火红的高粱地和蓬勃的生命气息家国情怀,很快俘虏了大批观众。这部影片也狂揽4000万票房,并一举成为首部获得金熊奖的亚洲电影。
 
30年后,郑晓龙要把经典巨作《红高粱》翻拍成电视剧,压力和难度可想而知。
 
首先是拍摄地不好找,郑晓龙找遍了全国的高粱地,都没有选出合适的地方。后来实在没办法,剧组只好在农村租下了一大片地,亲自种起了高粱。
 
眼看着这片高粱地长势喜人,郑晓龙又开始为男女主演发愁。
 
当时,听说这部影片要被改编成电视剧,很多女演员来面试,想要演其中的角色。选来选去,郑晓龙选中了周迅来饰演剧中的“九儿”。
 
有人说周迅只有160,不符合山东人高大的形象,但作者莫言说道:“我奶奶九儿就是跟周迅一样,小小的个头。”而且,39岁的周迅试镜19岁的“九儿”,竟然毫无违和感,这才给郑晓龙吃了一颗定心丸。
 
同时,男主演“余占鳌”也在马不停蹄地选角,很多男演员自荐想得到此次机会,甚至有人把自己的“半身照”都寄了过去,企图通过展示自己姣好的身材,来博得青睐。
 
朱亚文这人很有意思,他毫不犹豫地跑到导演面前,二话不说就脱掉了衣服,秀出了自己的肌肉,这可把郑晓龙乐坏了,经过三次试戏后,导演非常满意,就这样选定了朱亚文饰演“余占鳌”。
 
因为戏里有很多余占鳌抱起九儿就走的戏,所以,在朱亚文和周迅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郑晓龙就让朱亚文先掂一下周迅的重量。朱亚文脸一红,一米八三的大个儿,不费吹灰之力,一只胳膊就把周迅“夹”了起来,并且掂了掂:“也就80来斤吧”。
 
剧中有一场在高粱地里的对手戏,周迅在朱亚文不知情的情况下,私自加了戏,就是文中开头的那一幕。

朱亚文被周迅这结结实实的两巴掌打醒了,表演欲一下子被激起来了,一把扑倒周迅,完成了“余占鳌霸占九儿”的重头戏。

其实这是周迅有意为之,人在下意识的表现才更加真实。朱亚文连挨两巴掌,瞬间激发了表演欲,马上进入了状态。
 
只是,由于朱亚文用力过猛,按住周迅的手往后掰,导致周迅的胳膊受伤严重,差点脱臼。后来在节目中,周迅也谈到“高粱地绝不是演戏的好地方,高粱的叶子都很厉害,像锯齿一样,经常会被划到”。
 
无疑,39岁的周迅,把19岁的九儿刻画得坚毅、果断、灵气逼人,每一个瞬间都是戏。
 
其实,莫言原著《红高粱家族》中,九儿是光芒四射的,她美丽,追求自由,胆大心细,识大体。作为烧酒坊的继承者的地位和一头骡子的礼品,她被迫嫁给一个麻风病人,一个貌美如花的姑娘,贬低为一头骡子的等价物。
 
男主人公余占鳌是一个复杂的人,他是土长土生的农民,打棺抬轿的佼佼者,集善恶于一身,具有土匪、英雄、情人三重身份,粗野、狂暴、激情、侠义于一身,拥有独立人格。
 
余占鳌和九儿的初遇,是高粱地里的热火纷飞。两人抛却了礼教和道德的束缚,“把该做的都做了,把该干的都干了”。
 
而这段轰轰烈烈的感情,最后却在猝不及防的结局中落幕。
 
九儿死在敌人的枪声里,死在给余占鳌送饼的路途上,死在鲜血盛放的红高粱中。
 
这片火红的高粱,终究成了埋葬的坟场。
 
以前只看过影视版的《红高粱》,当时认为莫言的小说可能也就是讲的一个庭院深深,女掌柜得不到满足而红杏出墙的故事。当我看到莫言的原著后,我惊呆了,这书中的世界,甚是广大,一口气读完荡气回肠,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冷峻之下涌动着鲜血般的滚烫。文字、情节、结构无一不牵动着读者的内心。然而,挥之不去的仍然是,在黑土地上长大的、如同血红的高粱一般、坚韧饱满生机勃勃的男人女人们。
 
中国最厚重的感情在土地里,中国最浓重的色彩在红色里。红高粱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它展现出了生命的野性。

《红高粱家族》是一部史诗级的伟大作品,读莫言的小说,要像山东大汉一样大口豪干,一口饮尽,方能体会其辛辣浓烈,这是用血红的果实酿成的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