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平地、深水,地理类的三个小类我们讲解完了。但还有一个字,它既跟山有关,又跟水有关,还和平地有关,这就是山谷、稻谷的“谷”字。所以我们讲了地理类的高山、平地、深水之后,最后总的再讲一个山谷、谷子的“谷”。

“谷”字,从甲骨文、金文一直到小篆、隶书、楷书,其字形大体没有变化,下面都是“口”字,表示山口,为两山之间流水的山口。甲骨文和金文为山峰之下的山口,这为山谷。小篆时线条化,字体变得更标准、更漂亮,意义不变。隶书、楷书也都没有根本的变化,可见这个“谷”字本意就是指山谷。

稻谷,我们今天说稻谷是指北方吃的小米,也叫谷子,为什么也用这个“谷”呢?山谷的“谷”和稻谷的“谷”,它们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今天还没有字典能把它俩说清楚。考察文字会发现,稻谷的“谷”另有一个写法为“穀”。

但这个“穀”字出现较晚,而山谷的“谷”用来表示谷物却是很早的事情,并不是近代推行简化字时对“穀”的替代,而是自古就用。很早古书上就用山谷的“谷”来表示稻谷。在稻谷一词上“穀”被认为是“谷”的繁体,并不准确。“穀”为用棍棒打谷子,以便去掉谷子的壳取其籽粒。这里我们重点还是来看看“谷”。

为什么古人很早就把山谷的“谷”和稻谷的“谷”都用一个字呢,纯粹是声音假借吗?有的文字学家特别是受到西方符号学影响后,认为仅仅是同音替代,这种说法势必有点太草率了。稻谷首先指的是北方的谷子,也就是小米,南方的稻谷则为水稻,也就是大米,所以“稻”和“谷”是不一样的。“稻”是水生的水稻,“谷”是旱地的谷子,后来统称粮食为稻谷,这是有根据的。

我们北方人从小见到种谷子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种下谷子不能浇水,民间俗语“谷雨前后,种瓜点豆”,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专门有个节气叫“谷雨”,还有布谷鸟,此鸟一叫就要种谷子了,恰恰是春天转暖时,雨水也少,这时候种下谷子刚好。如有小雨是可以的,因为地比较潮了也便于发芽,但是如果是雨特别多,则对谷子生长并不好。

总之这谷子要远离水,水田里的谷子长不好,种在旱田里才可以。旱田就是在山坡上,如有大雨也便于排水。且山地多干,等到了秋收季节,北方漫山遍野都是成熟的谷子,金黄的谷子布满山谷,一派五谷丰登之象。因其为多种于山谷而生的籽粒,故名谷子。这并不仅仅是同音替代这么简单。后人就把山谷的“谷”用作谷子的“谷”,这是有道理的。

谷子在古代是人们重要的生活资料,谷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就是非常著名的“稷”,江山社稷的“稷”。社稷的“稷”左边是禾,右边一个“畟”字,读“cè”,上部是耕种的田,中间是谷字头,下边是一个“夂(指脚)”。古代以稷为百谷之长,奉为谷神,帝王祭祀于社,求神灵赐天下五谷丰登,称为社稷。可见谷子的地位在古代是十分重要的,“谷”字自然更不会是随便代音而来。

图片丨【谷字家族】插图

用“谷”字再造的字都跟山谷、粮食有关,此为“谷字家族”。“谷字家族”我们主要讲“谷”字组成的“谷部家族”、“容字家族”以及“半个谷(口)”所造的字族。

内容来源:白双法教授著《双法字理》

【双法字理】井字家族 -- 讲、开

让汉字成为世界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