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向一片谷穗致敬

一方水土,一方风物。家乡的土地如同老家人的身子骨一般瘦弱,陡陡坡坡、山山岭岭,没有肥沃的厚壤,却能生产黄金般珍贵的小米。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金秋时节,秋风骄阳,谷穗一片金黄。大地无言,丰硕的果实报告季节;谷杆纤弱,沉甸的谷穗回馈大地。站立老家的山岭坡地,我向这一片金黄的谷穗膜拜致敬。
老家人祖祖辈辈在山岭薄地里熬着。老家人把下地干活,叫“上坡”。石窝的犄角旮旯的土地,让步于生存活命的意志。这山岭坡地,是靠一代代故乡人一镐一䦆伴着手掌的血泡刨出来的。沟沟壑壑像极老家人道道皱纹。血汗开垦的土壤呈黄色,很像老家人缺少营养的脸。即使如此贫瘠的土壤,薄薄的土层,贫瘠的土地,却能种出了富有营养的沉甸甸的谷穗。上苍也垂怜这辛苦的庄稼人,这金黄的谷穗,是土地给予乡人们珍贵的馈赠。
面对这谷穗,我想起千百年来农耕文明对谷物的膜拜。谷为五谷之神,古称“稷”。历代帝王建社稷坛祈求五谷丰登,这金黄的谷粒养活了天下苍生。“江山社稷”,这谷物竟然成为国家的象征。这谷物无论是对九五之尊的帝王,还是芸芸众生的百姓是何等重要啊!谷物是善良的,它以丰硕的果实回赠热爱它的农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古诗人以动情的诗句,留下了古代农人辛苦劳作,喜获丰收的情景。谷物又是珍贵的,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农人渔夫,都赖这谷物活命。

越是珍贵的东西,越是需要艰辛的付出。种谷子最辛苦的活计就是间谷苗。间苗就沿着谷苗的垄沟,一点点推进,很细致很辛苦。这间苗就是将密密匝匝的谷苗,间隔开来,一行行单排排列。这谷粒播撒在土壤里,在垄沟新生的幼苗跟草芽子毫无分别。需要将这一丛丛一簇簇的谷苗间出来,还要将伴谷苗而生的稗草清出去。这是用手工在土地上绣花的细活,间出的幼苗就如同孩子们做课间操横纵成行,各有各的位置。谷苗也各有各的封地,各自吸收脚下土壤的水分养分。
谷子与稗草可能就是同宗,生长在同一块土地上,由于有着追求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价值。这金黄的谷穗背后,除了上苍给予的风调雨顺,除了土地给予的珍贵馈赠,我的乡人们那滴滴血汗,也渗进了那饱满的谷粒中。
这金黄的小米,在老家人那里真是五谷中的黄金。这谷物极富营养,老家人添丁添口,产妇要靠这谷米熬粥滋补身体多产奶水。每每亲邻们祝贺孩子出生,都将谷物在石碾去壳蹍出金黄金黄的小米,作为礼品。老家人称之为“送祝米”。这金黄色的小米,熬制的米粥营养成分非常丰富。产妇喝了迅速补充营养,奶水充足。

每每看着孙辈们喝着奶粉。娘不知一次次唠叨。小的时候,咱哪有奶粉啊!那时,母亲有病,妹妹婴孩时,父亲就带着我们小弟兄几个,抱着石碾的碾棍,一圈圈走啊走,一遍遍脱去谷粒的壳,这金黄的小米被一层层极细极薄的壳紧紧包裹着,我们就跟着父亲在这碾道像毛驴一样听话,一遍遍走。这金黄的小米,真是可贵啊!想一想襁褓里的小妹妹,想一想瘦弱的娘亲,我们哥几个没有谁喊累。碾出的小米,再一遍遍碾成米面,这米面在碾道里都有一阵阵香甜。我禁不住诱惑,用舌头舔一下,被大哥训一顿。父亲说等娘身子好了,熬一大锅米粥让你们解解馋。哥几个劲头更足了,我们多么盼望娘有个好身体,妹妹早一点长大啊!
庚子年三月初五,术后出院,久卧病榻的我,身体极度虚弱。每一餐都是老妻用着金黄的小米文火慢熬,这精心熬制的小米油,一勺勺喂下。十几天的时间,这小米油,让我脚下有力了。我想起小时候父亲带着我们石碾上为母亲碾小米的情景。几十年过去了,我还想起在碾道里舔米面的味道。医生说,补充体力,小米粥的营养堪比海参。我们北方汉子与南方人相比,何以高大威猛,我想这是不是小米与大米营养的差异呢?每每想起,自己与小米的这份情缘,小米之于我的恩情,我怎能不对这金黄的谷穗由衷地敬意呢?
审阅:袁南成
简评:文章语言老练,驾驭能力强,情感真挚地写出了谷粒给人们的生存潜能,尤其写从我和父亲碾压谷粒时留下深深的记忆,给人激励和追求,从而展现出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值得一读的好文。
终审:严景新
作者:陈凯,笔名蒙山樵夫。
编辑:卜一
本头条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投稿邮箱:zxmtth@126.com
声明: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