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缺苗断垄,急!急!急!——田间管理第一步!
“三分种,七分管”,说明了田间管理的重要性,谷子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管理的要求不一样,必须依照谷子的生长要求采取科学的措施,才能保证谷子高产。
“见苗三分收”充分说明了全苗的重要性,播种后第一个阶段应以保全苗为中心进行田间管理,在保证全苗的基础上促进根系生长,从而达到全苗壮苗的目的。生产中缺苗断垄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一般旱地谷子的缺苗率在10%以上,有的地区严重的达20%~30%,甚至因严重缺苗,不得不毁种或改种其它作物。
一、缺苗断垄的原因
1.底墒差。播种时土壤墒情不好,不能为谷子萌发供应足够的水分,是造成谷子缺苗断垄的主要原因。
2.整地质量差。耕层坷垃多,种子发芽后被压住顶不出地面而蜷曲在土中,俗称“蜷黄”。有的幼苗虽然出土,但土壤大孔隙过多,幼根和土壤接触不良,造成“悬苗”。
3.土壤含盐量高,抑制种子吸水萌芽,或幼苗因受盐害而死亡。一般土壤含盐量达到0.4%时,发芽率就要降低一半;当苗高1~2寸时,如果土壤含盐量达到0.3%时,幼苗死亡率达40%~50%。
4.灌耳。播后遇大雨,土块表面板结幼芽顶不出地面,或者幼苗刚出土不久遇到骤雨,泥浆灌入猫耳叶叶心,造成幼苗死亡,俗称“灌耳”。
5.烧尖。谷子出苗前发生干早,或雨后土地板结以及温度高,谷子幼苗出土时,如果土壤水分不足,加之中午太阳猛晒,因地表温度过高,气温高于35度,板结层温度高于41度,幼苗易被灼伤造成死苗,俗称“烧尖”。
6.底肥烧苗。因施肥方法不当,特别是在施用尿素作种肥时,往往因种子与肥料直接接触或施量过大,而使谷子的发芽率降低。
7.播种质量差。播种时机具堵塞,形成漏播;覆土过浅,种子播在表层的干土上或撒在地表不能萌发,造成“晒籽”;或者覆土过深,幼苗顶不出地表,形成“窖籽”。
8.虫害。虫害是造成缺苗断垄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以及粟灰螟、玉米螟等蛀干害虫,是谷子苗期的主要虫害。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二、保全苗的技术措施
1.镇压。播后镇压减少土壤孔隙,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散失,并使土壤下层的水分上升,从而增加耕层的土壤含水量,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和出土。土壤干旱严重时,要用大砘子压,重复镇压2~3次效果更好。播后遇雨,出苗前镇压,可以破除土壤板结,防止“蜷黄”。出苗后镇压,可以破碎土坷垃,使土壤变得紧实,能防止“悬苗”。由于镇压能提高表层土壤的含水量,而水的热容量比较大,土壤温度上升的慢,可以起到防“烧尖”的作用。“灌耳”后及时镇压,也可以减轻危害。播后镇压能够使土壤和种子接触紧实,有利于谷子发芽、生长。
2.为了防止“灌耳”,在播种时,适当的选择播种时机,错开急雨。播种后,根据天气变化,及时的根据地形挖几条排水沟,避免大雨存水於秧,尽量保苗,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灌耳后,可以镇压或者用清水喷芯,可以减轻危害。
3.防止烧尖,谷子出苗前发生干早,或雨后土地板结,可以多饨压,压碎硬壳并增加表土水分,降低表土温度。粘土地发生板结,出苗前可用耙颇垄浅耙,疏松表土,或用刺砷子镇庄、破壳。如果水浇地谷子有“烧尖”危险时,还可浇一次蒙头水,降低地温。浇水时间,以谷苗将要出土,浇后能趁墒出苗为宜。
谷子出苗后,有“烧尖”危险时,可使用以下方法:
1.镇压:播种后及时镇压,可以增加土壤密度,有利于地下水分上升,帮助出苗,可有效减少烧苗的发生。
2.黄芽砘:出苗时如遇天气干旱,可在幼苗刚露土时进行砘压,这样可使幼苗与土壤紧密接触,避免由于供水不及时造成的烧尖。
3.压青砘:当幼苗长至一片“猫耳叶”时,在晴天上午进行压青尖,可激发次生根,使幼苗健壮、抗逆能力增强。
4.早中耕。中耕围土稳苗,促进次生根的生长,可防止风害伤苗。早疏苗,晚定苗,可防止因虫害形成缺苗。在盐碱地,深中耕是抑盐保苗的有效措施。苗期深中耕的比不中耕的耕层土壤盐分含量降低0.13%~0.21%。
5.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害虫。对地下害虫,播前可用杀虫剂进行闷种。苗期害虫,应做好预测预报,密切注视虫情动态,以及时防治。特别是对蛀干害虫的防治,必须赶在蛀干之前,成虫出现盛期应及时施药。
6.查苗补种。查苗应在三叶期前进行。如缺苗断垄较严重时,可在间苗前移栽,移栽的谷苗以4~5叶期最易成活,因这一时期次生根开始大量长出,栽后及时浇水。为了防止土壤板结,浇水后应在上面覆盖一层细土。在土壤干旱幼苗还未长出次生根时,应先把准备移栽的谷苗进行浇水,待长出白根后移栽。如发现有成片的缺苗现象时,应及早人工补种,播种前可用温水浸泡种子,或催芽到胚根刚露出种皮时播种,对移栽或补种的谷苗应加强管理,促进其生长发育。
河北天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