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故事汇丨邵雍“一斗谷三升米”算准了杀人犯的姓名
邵雍(1012年1月21日-1077年7月27日),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人又称百源先生,谥康节,后世称邵康节。
北宋年间,邵雍的卜卦预测神准闻名全国;前来求他卜卦算命的人那是络绎不绝。许多达官贵人有事无事,都会找他的卜上一卦才心安理得。

邵雍画像
相传有一天,山西一位在洛阳经商多年的商人准备回家让易学大师邵雍给卜一卦,想知道这次回家的吉凶祸福。
当他来到邵雍家发现,前来卜卦的人已经排起了长队;等轮到他的时候,邵雍不仅没有收他的卦钱,反而又给他了一些碎银子。
他不解其意,问邵雍啥回事?邵雍不语,举手让他过去,招手让后面的人跟上。
商人转问身边的几位老者,人家告诉他是他不值卦钱,也就是不值得一算。这更增加了他的紧张与恐惧。
他二话没说“噗通”一声跪倒在邵雍面,邵雍前来搀扶他,他就是不起并说你今天不告诉我真相我就是跪死也不起来。
无奈之下,邵雍只得提笔在纸上写了一些文字,折叠以后交付与他。附耳轻轻地告诉他,你走到没人的地方再看,按纸上所写之字行事,方可化险为夷。
商人起身谢过之后就踏上回家之路。
他出了洛阳城走到一僻静处,看了看周围没有人,他就打开了手里的那张纸。
只见上面写道:“让你进你不进;让你上你不上,不让你上你偏要上;让你洗你不洗,让你睡外你偏睡里;一斗谷子三升米。”
他看了之后一头雾水,简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根本不解字面其意。没办法只得硬着头皮往前走了。
当他走到邙山的时候,一阵狂风暴雨倾泻而下。此时前后无村落,正当他无处躲雨的时候,一处破窑洞里正在躲雨人们好心地喊他,让他进窑洞里躲雨。

当他的脚刚要踏进窑洞口的时候,猛然想起邵雍写给他的字条“让你进你不进”,他迅速就退了回来。
并劝洞里的人们赶紧出来,大雨天怕有危险,洞里人不予理睬。说时迟那时快,瞬间窑洞就坍塌了,洞里的人无一生还。
商人庆幸自得到了邵雍的预劝,否则,眼前场景就是他的下场。他吓得魂不守舍地走到黄河边,来到渡口。
此时,渡口上已经坐满一船人的船公向他招手,示意他赶紧上船。当他一只脚登上船的一刹那,突然又想起邵雍给他的那个字条“让你上你不上”,他的脚又迅速地缩了回来。
一转身,看到另一条船上只坐着一个人正准备起航。他急忙连跑带爬上了这条船,船公不让他上船,告诉他这是人家的包船。船公好说歹说他就是不下船。
因为他知道,邵雍给他的那张纸上写的很清楚“不让你上你偏要上”。
当那只坐满乘客的船只,快行驶到河中心的时候,被一阵狂风掀起的大浪给打翻了,船上的所有人不幸沉于河中。他所乘坐这条船,虽然也被大浪给冲地飘忽不定,最后却平安无事,他再一次幸免于难。

话说他回到家后的某一天,看到妻子整日坐立不安、惊慌失措,这在他心里多了一点疑惑。
晚饭过后妻子催他早点睡觉,便说给他端一盆洗脸水,可磨磨蹭蹭了一段时间之后让端出来给他,刚放下脸盆转身就进了厨房。
他从妻子的脸上和举动上发现了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的异常。当他刚要把手伸进水里的一刹那间,猛然想起了邵雍“让你洗你不洗”的话,他顺手就把洗脸水泼到了地上。
地上迅速泛起一片白沫,被激起的灰尘腾空而起,吓得他激灵灵打了一个冷成。
他知道,这水里已经被妻子作了手脚。不过,他心里已经有了防备,先不打草惊蛇,等有了足够的证据再说。
晚上睡觉的时候,妻子硬让他睡在床外边,他照办了。等她睡着了以后,他又慢慢地把她移动到了外边。
鸡叫三遍,天色蒙蒙亮,当他从梦中醒来的时候,发现妻子喉咙被人砍断。
出现了人命案,县太爷派人先传讯了他,因为,他是第一当事人。当衙役们准备对他用刑的时候,他赶紧从怀里掏出了那张纸递给了县太爷。
县太爷问他这是谁写的,以及他回来的前后经过时,他一五一十如实地向县太爷叙说一遍。
县太爷掩卷深思一会儿问他,你们村里是不是有一个叫康七的男人?他告诉县太爷,他们村里确实有叫康七这么个人。

县太爷迅速派人传讯康七。
当康七来到县衙大堂,县太爷的一声惊堂木,吓得他开始哆嗦起来。
“知道今天传讯你来为何事吗?”
“不不——不知道。”
“不动大刑量你不招,来呀,大刑伺候!”县太爷抽出令箭就要往地上扔。
“我招我招”康七一下子瘫软在地,他如实地交待了与商**子合谋杀人的经过。
原来,这位商人长期经商在外留下妻儿孤独守候在家,他妻子难耐寂寞就和康七厮混起来。俗话说得好色胆包天,两个人厮混时间久了就有了谋害她丈夫的念头。
刚好他丈夫回来了,他们先是用剧毒让他洗脸,这种剧毒只要粘住人的皮肤,人就会立马毙命。
谁知道被丈夫识破。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
妻子和康七合谋准备夜间杀害她的丈夫,妻子睡前留门给康七,让康七抹黑砍杀睡在床外边的丈夫。谁知道,多行不义必自毙,自作孽不可活,她自己却送了性命。
把康七打入死牢之后,这位商人不解地问县太爷,你咋知道康七行是凶手?
县太爷笑眯眯地告诉他,“邵雍在纸上不是写得清清楚楚嘛,“一斗谷子三升米”这不是明明是在暗示“糠七”(康七)的嘛?”
在场的人一个个竖起了大马指,在夸赞县太爷聪明过人的同时,也更佩服邵雍运用梅花易数的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