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吃新节。吃新节是仡佬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在这个日子里,仡佬族子民为了感谢天地、先民把一年秋收的新粮食用来供奉他们,让他们先吃第一口,然后保佑来年仡佬族子民再获丰收。
吃新节本是一个非常淳朴的想法,但却透露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的精髓,那就是感恩孝道。孝道文化一直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仡佬族却用这样的方式把她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实在是智慧和行动结合的优秀典范。也许还有很多民族也有像仡佬族吃新节这样的感恩活动,但是要说和仡佬族这样旗帜鲜明地用这种方式来祭奠天地神灵和感恩回馈祖先,可能也是没那么多。
在仡佬族的饮食文化里有个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饮食名字,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这是这么,那就是“火米饭”。那么什么是火米饭呢?我们只听说过白米饭、红米饭、紫米饭、黑米饭等,但却从没听说过火米饭。火米也是一种米吗?当然不是,那么到底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详细解读,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斧正。
小时候我经常会听到老前辈说:“你呀,还要再吃三年的火米饭看行不”?我就感觉好奇了,回来就问家长,火米饭是什么饭,好吃么?结果我的父亲也不知道这个火米饭是什么饭,好像这种仡佬族饮食就非常神秘一样。最后带着好奇又去找更老的前辈问,什么是火米饭。
经过这些老一辈的解释和回忆,我好像明白了什么。原来火米饭并不是一种什么特别的米做的特别的饭,而是更像是救济粮食,或者救命饭。简单说他和普通的饭没什么区别,不同之处则在于一个“新”字。
火米饭重在突出了火,就是在过去或者遇到饥荒年份,青黄不接,很多家庭家里可能已经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或者就是直接揭不开锅了。孩子又饿,那怎么办呢?于是这些家长就端着簸箕下田里,照着谷子稻穗的尖端先黄的部分,用手给抓下来,差不多数量后,就端回来放锅里加火炒,知道谷子都炒干了之后,就用木棒滚动,或者用碓舂,最后再用簸箕扬干净谷壳后,直接下锅做成饭。这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把谷子从田里变成饭都是几个小时的事情。从而把这样的饭就叫做:火米饭。
小编认为这种火米饭应该就是救命饭,但是从文化角度来说,还有可能就是一种民族的饮食文化习俗。比如说可能家里来了最好的客人,就用田里最新的谷子做饭招待,或者每年就用这样的火米饭来敬奉天地和神灵、以及先人等。这种民族的感恩文化今年在仡佬族的吃新节里都得到很好的留存和发展。
今年家乡各地的吃新节,各种文化发展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不断挖掘饮食文化和民族习俗文化,穿戴文化等方面都更加全面了。比如在务川县大坪镇的吃新节上就出现了火米糍粑,然而这个火米糍粑同样是采集糯谷尖端成熟的谷子用来打成的糍粑。
欢迎来到仡佬族故地参与更加多姿多彩的吃新节活动,领略仡佬族的人文风俗!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