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米,赶超美国:矮秆玉米一项重大突破
中国玉米,创造神奇:0.5米穗位,1.7米株高,17片叶,黑色花药》请注意,玉米密植的【第一要求】就是早熟
如中国农科院作物所李新海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美国的玉米种质,一,茎秆坚韧;二,生育期短;三,耐密,四,籽粒脱水快;五,适合机收。
也就是说,耐密的前提是:早熟+抗倒。此后才是“脱水快”和“籽粒机收”。

但是,当前的育种人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过多地“改335”和“改958”,玉米育种上一直没有大的突破。如下图,《南方农村报》旗下新媒体“农财网种业宝典”的报道。

咱们再看一下美国的“矮秆玉米”育种方向
1)拜耳作物科学的研发总监 Bob Reiter 说,矮杆玉米的特点是节间短,由于植株的重心向下移,降低了根倒和茎倒的风险。当植株变矮后,茎杆会变粗,也降低了茎折的风险,减轻了茎腐病,也更耐密植,从而提高产量。
2)拜耳矮秆玉米研发项目负责人戴维·麦克(David Mack)说,矮秆玉米的株高降低是因为节间缩短了。降低株高并不会减少整体的生物量或影响果穗大小。
3)斯泰种子公司玉米研究助理主任 Warren Stine 表示:玉米的最小株距可以不低于13厘米(不少于5 英寸)。
4)伊利诺伊大学的弗雷德·比尔(Fred Under)坚信,玉米行距,最小可以在38厘米左右左右。持有相同观点的还有Warren Stine。
5)eake认为,从长远来看,更窄的行距的确能提供不断增加密度的机会,并能从较早的冠层合拢中获得收益,从而更好地抑制杂草并改善了水分的保存。

6)智种网消息:拜耳已经在墨西哥锡那罗亚州推广了矮秆玉米 VITALA 系列,比普通玉米品种矮 1 米,折合亩密度7333株(每公顷约110,000株),而无需改变水或肥料的用量。
7)Manuel Oyervides Garcia 博士说:矮秆玉米具有出色的茎秆和根部,抗倒伏性非常好。


玉米高密度、窄行距、矮秆,将在10年以后逐渐成为主流,我国也势必领先于美国
这是以研究玉米为主业的智种网的消息。
智种网表示,目前美国玉米主流的密度应该就在 5000株至6000 株每亩。未来高密度下窄行距一定会到来。
该网刊载的Under 公司和Summit Group 首席执行官 Bruce Rastetter的观点: 窄行种植是提高玉米播种密度的一种方法,但是,窄行播种机的在美国更新换代需要10年时间。
对此,@北方农村网科技顾问团认为,正因为美国的工业“空心化”严重,机械制造远远不如我国,所以,相信我国的播种机生产厂家,一定会在美国之前“提前进入”把窄行播种机投放市场。
暂且不要说世界领先的高超音速兵器、造船技术,以及“大疆无人机”、华为手机、比亚迪电动车等等,最近央广网刊发的我军演习是的“机器狗”,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


据极目新闻报道:对于解放军装备“机器狗”,美国国会称“无法接受”.....见下图。该报道获得了超高的点赞、关注、评论和转发。

可以肯定地说:美国已经不是过去的美国,中国也早已经不是过去的中国,中国的伟大复兴,已经“在路上”。
咱们在回到农业上:我国的矮秆、早熟玉米品种——全株叶片17叶及以下品种、株高2米以下的新型耐密玉米品种,势必在5年内批量上市。而且,强大而快速的农机生产厂家,【窄行高密度播种机】也必定比美国早几年投放市场。
还因为最重要的一条:我国的黄淮夏玉米区域是世界“独一无二”的玉米产区,美国的玉米研发在夏玉米产区典型地“水土不服”,至少美国没有足够多的夏玉米“农家种质”和以十万或几十万计的玉米育种人员。#农业真科技##玉米真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