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玉米全株青贮可代替压片玉米及玉米粉
现阶段,我国奶牛养殖饲料原料单一,为了降低牧场的饲养成本,可以用价格低廉的湿贮玉米替代价格较高的压片玉米,也能替代自拌料中的玉米粉。本文从湿贮玉米的制作及使用两方面进行介绍。


一、湿贮玉米的制作
制作湿贮玉米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1、控制水分
建议在玉米完熟期收获,此时玉米特征主要表现为:
(1)苞片枯黄变白、松散,籽粒变硬发亮。
(2)“乳线”消失。
(3)玉米籽粒出现黑色线。
(4)理想的湿贮玉米(籽粒湿贮、含芯湿贮)原料水分含量28~33%。如果收获周期较长,可以从水分含量36%左右就开始收获,保证水分含量不低于28%。
2、控制籽粒破碎度
控制湿贮玉米的粉碎粒度,采用锤式粉碎机碎成四分之一大小即可,玉米粉碎后整粒玉米不超过5%。粉碎过细易引起发酵过度,从而导致奶牛的瘤胃酸中毒;粉碎过粗易造成发酵不充分。


3、控制压窖密度
湿贮玉米可用50铲车压窖,铲车轮胎须清洗消毒,压窖的方式与全株玉米青贮差别不大。湿贮玉米每铺15cm厚进行压实,籽粒湿贮压窖密度至少为每立方米1000kg,含芯湿贮压窖密度至少为每立方米800 kg。

4、做好封窖
(1)为保证湿贮玉米的压窖密度在每立方米1000kg以上,必须保证青贮窖宽6m。
(2)湿贮玉米封窖密封性要求较高,建议采用“壁膜+隔氧膜+黑白膜三层膜”封窖,否则氧气进入窖内会造成营养损失。由于湿贮玉米易受霉菌污染,如果制作周期较长,建议随压随封窖。
(3)为了防止氧气进入窖内引起发霉变质,制作湿贮玉米时在黑白膜下层必须使用隔氧膜。

5、使用青贮添加剂
青贮添加剂的添加位置在粉料出口处,根据出料的速度调整添加的速度。
与全株玉米青贮添加剂相比,湿贮玉米的青贮添加剂的添加量需更大,异型菌的含量需更多,这主要是由于:
(1)湿贮玉米的干物质含量更高,达到较低的pH难度更大。
(2)湿贮玉米更容易受霉菌的污染,通过增加添加剂的量和异型菌的量,能够促进乙酸和丙酸的发酵,有利于预防霉变。

二、湿贮玉米的取用
1、湿贮玉米封窖后,正常42天即可取用,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发酵程度更好,储存3个月后使用最好。
2、为减少湿贮玉米的取料损失,日均取料进度至少保证在30cm,建议牧场成母牛头数在1000头以上。牧场成母牛头数计算公式如下:
牧场成母牛规模(头)=窖高(m)×窖宽(m)×日均取料进度(m)×压窖密度(kg/m3)/日均湿贮玉米使用量(kg/天*头)
例如:某牧场青贮窖高3m,窖宽6m,日均取料进度为0.3m,湿贮玉米密度为每立方米1000kg,湿贮玉米添加量为5kg,通过公式计算出该牧场成母牛至少为1080头。
3、由于窖面温度比环境温度高约3 ℃,存在霉变或二次发酵的风险,可在表面喷洒丙酸。
附:湿贮玉米的质量标准(参考)
01营养指标(参考)

02发酵指标(参考)

03毒素标准(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