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烘干水稻品比 奋力拓展“粮丰路”
□王佳怡
种粮有赚头,农民生产才有劲头。近年来,乐山市井研县作为典型的丘区农业大县,坚决抗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全力发展壮大现代农业产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井研县农产品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助力建设新时代“天府粮仓”丘区样板。
玉米烘干
助力秋收提速
眼下,正值井研玉米成熟时节,在位于宝五镇的井研县老农民专业合作社,玉米种植基地里伴随着机器的轰鸣,一幅现代农业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日,在宝五镇曙光村,黄澄澄的玉米在阳光的照耀下簇拥成一片金色海洋。收割师傅正抢抓晴好天气,驾驶玉米收割机往来于田间,收割、脱粒、装车一气呵成,不到20分钟时间,一整块地的玉米就被全部收割完毕。
与此同时,一粒粒色泽金黄的玉米从收割机里倾泻而出,很快就将被运往基地内,进行烘干处理。
老农民专合社工作人员罗春梅介绍:“目前,专合社拥有4台玉米联合收割机,集玉米收割、脱粒、秸秆粉碎还田于一体。今年,在周边已进行玉米收割15天,每天机收面积约200亩,预计作业时长还有10天左右,当季玉米机收面积能达5000亩。”
随后,在老农民专合社的玉米种植基地里,笔者看到一台台粮食烘干机正轰轰运转,有的在烘干玉米,有的在烘干高粱。刚从田间经收割机收集的玉米,转瞬间被送入烘干塔的料斗中。高效烘干及温控流程,将确保每一粒粮食都能迅速达到理想储存条件。
该专合社理事长周建伟介绍:“这个烘干设备共有12台,可以烘干水稻、玉米、大豆、高粱、油菜等。最小的一台每批次烘干15吨,最大批次能烘干40吨,12台机器每批次总量能够烘干300到350吨。接下来,我们要为井研的水稻进行烘干,预计烘干量8000到10000吨。”
据了解,今年这批烘干设施自投入服务以来,已连续半个月为县域内的多家种植大户提供支持,累计烘干粮食总量已近800吨,不仅显著提升了粮食干燥储存的效率,也为保障该县粮食安全提供助力。
水稻品比
品质产量双提升
走进井研县千佛镇瓦子坝村水稻种植基地,笔者看到,各品比试验的水稻长势喜人。几名农技人员穿梭在金黄的稻浪间,他们手持工具,正对不同品种的水稻进行精确采样。
每到一处试验地块,技术人员都细心挑选样本稻穗,记录位置、生长状况,测量水稻植株的株距、行距,确保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真正践行“把实验搬进农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使命。
井研县农技站工作人员潘明洪介绍:“水稻品比试验是提升水稻种植业整体水平的关键环节,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益等具有重要作用。”
瓦子坝村水稻种植基地,总面积6500余亩,是井研县打造的新技术示范基地,也是2024年井研县农村综合改革实验试点项目。此次水稻品比试验,不仅是对水稻品种性能的严格检验,更是对未来粮食增产提质的期许,还帮助当地培养“农村家庭能人”2000余人。
“从生长情况看,大多数品种长势良好,达到预期效果。今天开始对水稻品种进行取样,后续对样品的有效穗、千粒重、水分等指标进行检测,为筛选出适合井研种植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并进行推广。”潘明洪说。
据介绍,今年,井研县在瓦子坝村水稻种植基地对34个水稻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目前,各试验水稻已陆续成熟进入了采样检测阶段。水稻品比试验通过对多个水稻品种的系统比较,能有效筛选出适应性强、高产、优质的品种,提升农田生产力和稻米质量。同时,优化资源配置,减少病虫害风险,促进农业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