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中国人:虽然生活贫困,但是对未来充满激情

如果你感到日常缺乏乐趣和色彩,那么关注我就对了。

我将天天给你带来不同的有趣图片,

越往后看,内容更加精彩!记得不要错过最后哦!

01 70年代初,上海已经出现老式轿车和吉普车,但不确定是街头常见,还是出现在领事馆附近。在民国时期的上海,不少轿车,但新中国成立后较少出现。

02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家庭喜欢把很多照片集中在一个大玻璃框中,不但起留念的作用,也可以强化家庭成员的凝聚力。但较少家庭,会把伟人照片和家庭照片堆放在一起。

03 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但音乐、乐器在中国的历史,则至少长达8000年,在河南舞阳发现的考古遗址,就出现了骨笛。图为70年代末,年轻的学生们在练习拉二胡,当时传统民族乐器比较受欢迎。

04 七八十年代的电风扇电机是用铜芯漆包线绕制,铁芯用正规硅钢片,输出功率足够,轴承质量好。而现在那些30~80元左右的电风扇电机线圈是用铝芯线漆包线绕制,铁芯也不一定是硅钢片叠制,产生涡流大,发热高,轴承质量差,没有钢珠,所以用了八九个月后故障频发,转速小甚至不能转动,线圈发热严重局部短路,一年后报废!几百元的落地扇质量较好。

05 广播喇叭 六七十年代比较流行的用来听广播的音响。一代人的记忆,是从那个年代经历过的人,对它有着特殊的感情。每天三遍广播,早中晚,丰富了当时的业余文化生活。当年爷爷奶奶经常和我们提起广播的事情。

06 用完的大电池,我们会把电池盖撬下来玩,我们拿红色电池盖撬下来,拿绳子串起来当游戏道具,还可在中间打两个孔再穿上纱线,可当螺旋玩。

07 1955年,上海街头有不少自行车了,很多都是进口品牌。其他地方,要到80年代才普及自行车,永久、凤凰什么的。

08 高粱秸秆的制作眼镜的玩具,童年的你们玩过吗?虽然我们童年没有真的眼睛让我们戴,我们就用高粱秸秆外皮和里面的瓤制作而成的。想起了小时候依偎在奶奶身旁,晒着太阳,奶奶用玉米杆,高粱杆做的眼镜,风筝。再也回不去了

09 宝塔糖,吃过的人一定记忆难忘,那时候没有糖吃,宝塔糖也是很甜蜜的,但是吃完之后却是让不少人很担心的事情发生,真的是一言难尽。

10 大黄河。开一天我就不干了。方向盘根本扭不动。一拧方向盘我就得站起来。那个年代极少有助力方向车。后来又换了一台苏联吉尔130。这车带助力八个缸。当时那个年代,所有的车辆通杀。这车有个外号叫公路王,也叫大白脸子。就是耗油量太高。

11 野地瓜非常好吃,但保质期只有几个小时,产量也稀少,城里人吃不到。野地瓜很好吃,只要那儿有闻着香甜味那儿就有野地瓜 只找到了地方往后几年就直接去摘就行。

12 友谊香烟:厦门卷烟厂出品,非常历史意义的一款香烟,在七十年代中美乒乓外交时的产物。友谊牌香烟,

13 曾经这些护肤品,雪花膏,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些品牌。在那个年代对于护肤品没有太多的选择,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也就是最常见的几款。这些雪花膏是老一辈人的记忆,难忘的回忆,特别以前雪花膏的味道儿,特别的好闻。

14 电影《金玉良缘红楼梦》

15 婆婆的合影,新娘子羞羞答答,新娘表情略显羞涩,也许是那个年代对于照相机的恐惧。

16 正在踩水车的农民,我家以前有图一类似的水车,我小时候也喜欢坐箩筐。满清的发饰,服装把漂亮的女人衬托的也不漂亮了。真心难看

17 以前一下课,欢声笑语的很开心,大家都有各种小游戏可以玩,同学间不管大孩子小孩子,只要大家一起玩游戏,都是好朋友,回家了还经常找同村的孩子一块儿玩捉迷藏,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孩子们做不到的玩法!周末跳皮绳可以玩一整天都不腻,只要回家吃个饭,其他时间都是往外跑跟小伙伴玩。

18 这个大菠萝你们折过吗?

19 “姑苏城外寒山寺”,一位饱读佛经的僧人。南京、苏州一带,是南方佛教比较中心的地方,有很多著名的寺庙,如寒山寺、鸡鸣寺、国清寺、灵隐寺等。

20 这个餐具套装不错吧 ,都是搪瓷的结实耐用。搪瓷,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个这种盆,烂了洞还可以拿一种像锡箔纸一样的东西补。

21 清末时期,一名童养媳洗衣服的照片,小小年纪面前摆着一大堆衣服。可怜。我姥姥是个童养媳,四岁到婆婆家,晚上干活白天干活,吃不饱穿不暖,婆婆老打她,我姥姥说她十三岁和我姥爷圆房,,我姥姥生了十几个孩子,成活了六个,我姥姥如果活着一百二十岁了,那个年代男人地位高女人地位低,女人都很受罪

22 记得小时候拖拉机经过就跑上去钓住后门。免费搭车。其实危险哦。

23 近视眼

24 八十年代双面台灯镜子,这个在当时是比较高级的物件了,像双面台灯镜子在当时在农村没见过,只有在城里才能见到。

25 上学背个军绿书包,整整洋气了一个初中,好怀念那个时光,那时候生活虽然清苦,但人情味浓。我们小时候,好怀念没有电子产品的日子,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那么纯粹。

26 那时候参加工作毎月二十四元整,粮食大米(三号大米)一角三分四,面粉标粉一角六分,芝麻油八角四分一斤,莱籽油七自六分一斤,(每人毎月四两)猪肉七角三分一斤,牛肉四角多一斤,羊肉五角三一斤,鸡蛋六角一斤(七十年代前三角六一斤)活鸡三角六一斤 ,当然啦油毎人毎月四两,肉每人毎月一斤,

27 中学,高中门口都会有摆摊的修钢笔的手艺人,车子上面摆放着各种修钢笔的配件,任何钢笔的问题到了修钢笔师傅手里都解决了。

28 楦头是用来撑新鞋的,包括一块撑鞋头的,一块撑鞋后跟的,中间还有几块木片和一块木楔,以便把不同大小的新鞋撑紧。

如果您希望持续获取更多精彩的内容,请不要忘记点击“关注”。我们非常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