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高尿酸血症

一.什么是高尿酸血症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若生成过多,排泄减少则出现尿酸水平动态失衡,表现为血尿酸升高,非同日2次空腹男性血尿酸>420umol/L,女性>360umol/L为高尿酸血症。

二.高尿酸血症成因:

排泄减少:肾脏排泄减少是高尿酸血症最常见原因,由遗传或者疾病导致GFR下降等因素造成。

合成增加:可由血液系统病理状态下核酸蛋白转换增多或在细胞增殖、死亡加速的情况下导致,原发性遗传异常和肥胖也引起。

嘌呤摄入增多:高嘌呤食物(如肝脏、肾脏、鱼肉、肉汤、蘑菇、牛肉、芦笋等)摄入可引起高尿酸血症。

三.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何时开始治疗

对于血尿酸小于535umol/L且无痛风家族史者一般无需用药治疗,但应控制饮食,避免诱因,并密切随访。反之应使用降尿酸药物。如果伴发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病、尿路感染、肾衰竭等,如果血尿酸高于475umol/L,应在治疗伴发病同时给予降尿酸治疗。

四.何时需要开始治疗高尿酸血症

经饮食控制血尿酸仍大于535umol/L每年急性发作在2次以上者有痛风石或有肾功能损害者有痛风家族史者

五.肥胖为什么是痛风危险因素

肥胖可导致胰岛素抵抗,通过多种途径最终导致肾脏尿酸排泄减少。肥胖亦会引起游离脂肪酸增加,通过影响某些酶的活性增加尿酸的合成。

六.降尿酸药物的选择

促进尿酸排泄药物:适合肾功能良好患者,当内生肌酐清除率<30ml/min时无效,已有尿酸盐结石形成,或每日尿排出尿酸盐>600mg时不宜使用。

抑制尿酸生成药物:适用于尿酸生成过多或不适合使用排尿酸药物者,有痛风石和肾结石形成者,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

尿酸酶:严重痛风者,如果对传统降尿酸治疗耐药或不能耐受,可以使用尿酸酶治疗,但是目前用药周期缺乏共识。

降尿酸药物联合治疗单一药物疗效不好,血尿酸明显升高,痛风石大量形成时可联合两类降尿酸药物。

七.健康教育

饮食方面:高尿酸血症、痛风,或有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中老年人群,饮食应以低嘌呤食物为主。

饮食推荐:高尿酸血症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患者日常生活中饮食应该以土豆、大米、玉米糁、红薯、白心甘薯等低嘌呤的食物为主;还可进食鸭血、鸽子肉等富含钙、钾、镁的食物。由于此类患者可能会合并有血糖升高等情况,可选择西红柿、黄瓜、芹菜、荞麦等食物。日常多饮水,使每日尿量2000ml以上。需要注意的是,实际生活中每个患者病情不一,且饮食调理仅是疾病治疗的一个环节,如有不适需要积极就医咨询。

饮食禁忌: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进食干紫菜、猪肉、牛肉、羊肉、绿豆、红小豆、黄豆、蛤蜊、龙虾、扇贝、带鱼等嘌呤含量高的食物。蛋白质摄入量限制在每日每千克标准体重1g左右。同时不建议吃大量进食脂肪多、高草酸(如菠菜)、富含钠的食物。需要注意的是,实际生活中每个患者病情不一,且饮食调理仅是疾病治疗的一个环节,如有不适需要积极就医咨询。

运动:每日进行中等强度运动30分钟以上,肥胖者应减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八.日常病情监测

注意监测患者是否有关节红、肿、热、痛甚至关节畸形,腹痛、尿液发红等症状。密切观察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如腹泻、恶心、呕吐、头痛等,严重时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

特殊注意事项:高尿酸血症不等于痛风,大多数患者仅有血尿酸升高而无症状,少部分人最终会进展为痛风。患者日常需注意调整饮食习惯,饮食应以低嘌呤食物为主,严格控制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凤尾鱼、啤酒等。患者还需格外注意避免使用使血尿酸升高的药物,如利尿剂(尤其噻嗪类)、糖皮质激素、胰岛素、环孢素、他克莫司、尼古丁、吡嗪酰胺、烟酸等。在确诊高尿酸血症后,如因其他疾病就诊,应及时与医生说明当前使用的其他药物,避免造成不良影响。

九.预防

高尿酸血症的预防主要依赖于饮食习惯的调整,需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海产品、动物内脏、肉类食品、啤酒等,还要多运动,避免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