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100亩到25万亩 横县人如何将玉米卖出6个亿?

来源:新浪广西

100亩到25万亩,横县人如何将玉米卖出6个亿?

根据去年的数据显示,横县甜玉米在去年一整年卖出了6个多亿。

截止今年的9月30日,今年横县甜玉米已经创造了4.1个亿的产值。

甜玉米种植基地 吴志勇/摄影

而现在,正是横县甜玉米第三造的上市热销期。在横县甜玉米的主产区之一校椅镇,每天从校椅青铜玉米集散中心发出去的甜玉米就有150多万斤。最多的时候,整个横县的甜玉米一天能走1000吨。按照今年的地头价1.5元/斤,横县的甜玉米一天最多能卖出300万。

甜玉米种植师范基地 马彪/摄影

当然,与横县“大当家”茉莉花相比,这6个亿的产值远远不能与之相比。但是横县甜玉米从最开始的100亩到现在的25万亩,30多年过去,确是横县人用双手创造出的一个产业。

从无到有,恰恰是这些数据表明,横县甜玉米正在逐渐成长为横县的另一个支柱产业。

马彪/摄影

从100亩到25万亩

横县是我国大陆规模种植甜玉米最早的地区之一,1984年,广西农学院在横县校椅镇培育出广西第一个甜玉米品种“超甜20号”。横县素来以“香的是茉莉花、甜的是甜玉米”而驰名广西乃至全国。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横县富硒甜玉米因其非转基因,营养丰富,口感甜脆香嫩,可熟食也可生吃,而名声在外。

“当时第一年种下的甜玉米不过100亩,到了今年,我们的横县甜玉米已经超过了25万亩。”横县农科所所长彭楷语气中略带骄傲,他表示,今年横县甜玉米持续热销,产量相比去年也增涨了100斤/亩左右。

自2000年以来,横县甜玉米开始爆发式增长。十几年来,横县甜玉米规模一直稳居中国前列,获“推动甜玉米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奖”。2016年,横县被中国饭店协会授予“中国甜玉米之乡”称号。

从几毛钱到2块钱

每年的5月中旬至下旬,是横县甜玉米第一造上市的季节。每到这个时候,横县的大街小巷就开始忙碌热闹起来。

横县的农民在这个时候每天大概早上4、5点到地头开始采摘甜玉米,因为购买客商的车辆在早上就会抵达集散中心,他们必须抓紧时间准备好新鲜的玉米。每天上午,一辆辆来自各地的运载车,在横县满载甜玉米后心满意足地离开。

“今年的第一造玉米,我们地头价甚至高达2块钱。”彭楷表示,在价格上,横县甜玉米一直保持一定的优势。在上世纪90年代,横县甜玉米的价格还是几毛钱一斤,但是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种种手段的不断提升,甜玉米的价格开始翻倍增加。“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横县农民懂得与其他的竞争产区错峰上市,从而抢占市场空白。”

广西玉米的竞争产区主要包括海南、广东以及云南,这三个省的玉米都集中在3月份上市,大概在五月份第一造玉米就进入销售尾声,而横县甜玉米则在五月份中下旬上市销售,完美错开了销售高峰期。

不仅如此,30多年的种植历史让横县人不断在玉米产出品质上提出更高的要求。横县种植甜玉米形成了“营养杯育苗+免耕+定向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秸秆综合利用”先进种植技术体系,有两个甜玉米生产广西地方标准,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甜玉米质量的抽检。

横县人懂市场到什么程度?这几年横县甜玉米在网上热销,为了最大化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当天摘下来的甜玉米经过层层筛选被包上几层保鲜膜,分装成5斤装和10斤装,并贴上溯源系统的二维码,封箱,随后坐上“飞机”,送往全国各地。

每份甜玉米送到消费者手中一定会在48小时以内,速度令人咋舌。

横县人卖的不仅仅是玉米

如果你认为这就是横县人卖甜玉米的全部,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横县人卖的可不仅仅是甜玉米。

包装好的熟食甜玉米

在对“横县甜玉米大王”秦宗暖的采访中,他曾经提到,今年的玉米笋也卖得十分火爆,售价更是高达5元一斤。彭楷在采访中也证实了这一点,今年在甜玉米热卖的同时,玉米笋卖到供不应求。每亩玉米地大概能产50—80斤玉米笋,这样算来,每亩玉米地最高能卖出400块的玉米笋。除此以外,采收玉米后的玉米杆也能卖!玉米杆的收购价大概在每吨200多块钱左右。

这样算下来,横县甜玉米的亩产大概在2800斤/亩,那么一造玉米一亩能产生的产值大概在4000—5000元左右。而横县的玉米每年一般在3造左右,最多能产四造。也就是说,一亩横县甜玉米一年的产值已经远远超过了10000元。

横县人敏锐的商业头脑,让玉米这个粮食作物种出了相媲美经济作物的经济效益。

甜玉米罐头装箱

在2010年,横县的甜玉米合作社不过10家,到今年,这里已经有了38家合作社。据彭楷介绍,今年有十家合作社成立了横县甜玉米流通协会,主要负责甜玉米市场渠道的扩展。“这个协会成立之后,横县甜玉米出现滞销的可能性更小了。”

与有着千百年历史的茉莉花产业不同,如果说茉莉花是横县的“传家宝”,那横县甜玉米则是横县人白手起家、共同拼搏而拓展出的“新版图”。这块“新版图”上,凝聚着横县人勤劳的汗水,也留下了这个时代最新的印记。

从100亩的试验田到现在25万亩的种植面积,从几毛钱到现在1.5甚至2块钱的地头价,在这30多年的甜玉米发展之路上,横县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出了一个只属于他们的“甜玉米奇迹”。

编辑:覃邦玉

校审:黄家兴 黄万斌

终审:叶保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