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穗腐病、粒腐病的发生与预防!

玉米穗腐、粒腐病

是玉米生长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在各玉米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该病蔓延快,危害严重,造成玉米减产降质。  

玉米穗腐、粒腐病为多种病原菌浸染引起的病害,主要由禾谷镰刀菌、串珠镰刀菌、青霉菌、曲霉菌、枝孢菌、单端孢菌等近20种霉菌浸染引起。曲霉菌中的黄曲霉菌、镰刀菌在生长过程中还产生有毒代谢产物,若用染病的玉米作食品或饲料,易引起人和家畜、家禽中毒。  

一、发病症状:主要在果穗和子粒上发病,被害果穗顶部或中部变色,大片或整个果穗腐烂,病粒皱缩、无光泽、不饱满,并出现粉红色、蓝绿色、黑灰色或暗褐色、黄褐色霉层,即病原菌的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有些症状只在个别或局部籽粒上表现。有时籽粒间有粉红色或灰白色菌丝体产生,其上密生红色粉状物,病粒质脆,内部空虚,易破碎。果穗病部苞叶常被密集的菌丝贯穿,粘结在一起贴于果穗上不易剥离。  

二、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温度在8~20℃和相对湿度在75%以上有利病菌发展危害,生育后期低温多雨发病重。  

三、防治技术:    

1.选择耐高温的白轴品种同时,一定要注意是脱水快的白轴品种(十星978如炮弹型玉米)

2. 及时防治玉米螟,玉米螟是穗粒腐病菌的侵染媒介。  

3.药剂防治。  

(1)种子处理:播种用国产咯菌腈或苯醚甲环唑种子处理。

(2)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80%乙蒜素1000倍液+蓝色晶典600倍液,防治玉米穗腐病,防效80%左右,同时可混入“邯科140”等长效高效杀虫剂兼防玉米螟。  

(3)抽穗期用80%乙蒜素1500倍液喷雾,重点喷果穗及下部茎叶,隔7天再喷1次。

4.充分成熟后采收,晾晒后入仓贮存。防止贮藏期间发生该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