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工作当成乐趣,而非一种谋生手段

不要把工作看成是一种谋生手段,而应该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这样你才能为工作投入,甚至会为它痴迷。当你为它痴迷之时,它自然就会让你感到快乐。

一家国外媒体举办了一次有奖征答,问题是:“在这个世界上谁最快乐?”经过一番收集和整理,答案终于揭晓:正在筑沙堡的儿童;忙碌了一天,为婴儿洗澡的妈妈;作品刚完成,自己吹着口哨欣赏的艺术家;千辛万苦开刀之后,终于挽救了危及患者生命的医生。

这四个答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做些什么,无论为自己还是为他人。由此看来,工作的人是最快乐的。确切地说应该是--正从事自己喜爱工作的人是最快乐的。

美国维亚康姆公司董事长萨默·莱德思通在将近63岁时,才开始着手于建立一个庞大的娱乐商业帝国。63岁,在多数人看来是尽享天年的时候,他却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重新回到工作中。像他这样,在退休以后又重新回到工作中的例子还有很多他们追逐的是金钱吗?当然不是。对于这个问题,萨默·莱德思通有自己的看法:“实际上,钱从来不是我的动力。我的动力是对于我所做的事的热爱,我喜欢娱乐业,喜欢我的公司。我有一种愿望,要实现生活中最高的价值,尽可能地实现。"

是的,正是这种喜欢、这种享受、这种想要实现价值的心态促使他们热衷于自己所做的事业,并不仅仅是为了名和利。在这些人群中,完全不乏那些“视金钱如粪土”却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的人。

萨姆尔·沃克莱的工作就是旋螺丝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慢慢地,萨姆尔·沃克莱开始感到无趣了。每天一上班,看着那一大堆等待自己去旋车的螺丝钉,他就开始想:我干什么不好,为什么偏偏来旋螺丝钉呢?后来,他就去找老板调换工作,甚至想过辞职,但都行不通,车间离不开像他这样的人。无奈的他纠结了几天,最后找到了一个积极的办法,使单调乏味的工作变得有趣起来--他和工友开展比赛,看谁旋螺丝钉快。

工友和他颇有同感,一直认为这个工作无聊至极。有了这个比赛,他们也有了激情,工作起来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乏味了,效率也大大提高了。没过多久,他们就得到了上司的注意,被提拔到新的工作岗位上。多年以后,沃克莱成为著名的鲍耳文火车制造厂的厂长。

可见,当一个人做着他适宜且喜欢的工作,那么在工作中就会发挥出他最大的才华、能力和潜在素质,不断自我创造和发展从而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要。

只有在追求“自我实现”的时候,人才会激发出持久强大的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服务于社会。这种热情不只是外在的表现,它发自内心,来自你对自己正在做的某件工作的真心喜欢。

其实,能工作,并且热爱工作,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为什么已经位高权重的希拉里还在政坛拼命打拼,还会宣布参加下一次的总统竞选?为什么拥有净资产达突破800亿美元的比尔·盖茨还坚持每天工作?为什么拥有近2亿美

元财富的大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还要不停地拍摄电影?

正如奥地利著名心理分析专家威廉·赖克所说的那样:“爱工作和知识是我们的幸福之源,也是支配我们生活的力量。"这就是工作的魔力。当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找到了职业生涯中的真爱。真爱是什么,是不分高低贵贱、贫穷富有,都不会轻易放弃的东西。只有在职场中觅得真爱的人,才能收获激情和快乐,收获财富。

那么,我们如何找到自己的职业"真爱”呢?

扔掉“工作不能兴趣使然”的错误观念

从小,就有长辈告诉我们:“干一行,爱一行”,工作不能凭兴趣。而很少有人告诉我们,要先了解自己:你喜欢什么?有什么特点、特长?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对着镜子问一问自己:想一想在你所从事过的工作中,哪段经历最让你难忘?为什么?

在陈述这个难忘的经历中,你会流露出自己最自然的一面,或许激动不已,或许滔滔不绝,或许两眼放光……究其原因,原来有潜在的兴趣使然。所以,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处于什么位置,兴趣是最大的推动力。

不要在意职位称呼

在面试中,面试官经常会问面试者:"你最想做什么?”大多数人会直接回答“我想做经理助理”或“业务拓展经理”,甚至是“实习生”。其实,这个职位名称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解剖”职位,找到这个职位的本质是什么以及发展方向,然后再看看它是否和自己的兴趣相吻合。如果是的话,那你可以去尝试。如果不是的话,趁早转移方向。方向错了,再大的兴趣,再饱满的热情,也会被错的方向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