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开花散粉期必须注意的三个小虫,尤其第三个还会影响品质
玉米开花散粉期间每年都会出现许多害虫,尤其是干旱年份更加严重,其中有三个小虫,会导致减产,甚至绝收,第三个不仅会影响产量而且会降低籽粒品质,所以在开花散粉期一定要提前防治这三个小虫。
1、双斑萤叶甲:鞘翅目,成虫有二大特性,第一是群集群居性,在一株上自上而下地取食,日光强烈时常隐蔽在下部叶片背面或花丝中,危害叶片及雌穗花丝。咬食叶片叶肉,导致叶片呈透明网状,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咬食花丝,致使花丝不再生长,影响授粉受精,出现花粒。第二是对外界感知能力很强,约在距离1-2米远的范围内就能感知到动静,所以我们还没有看到,而双斑萤叶甲已经感知到外界的危险而飞走,这也增加了我们防治的难度,所以防治双斑萤叶甲时,一定要联防联治,只有这样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防治时可以喷施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也可以在田间来回起动,撵走双斑萤叶甲,当然这是短期行为。
2、蚜虫:也叫腻虫、油旱。对玉米的危害,蚜虫有选择性,有些品种危害严重,而有些品种根本不招蚜虫。从苗期一直到成熟期都会遭遇蚜虫的危害,可危害玉米叶片、茎杆、叶鞘、雄穗等。苗期危害,抗玉米矮花叶病较弱的品种,危害后会感染玉米矮花叶病;因蚜虫能分泌一种含有糖份的分泌物,粘性很大,开花散粉期危害雄穗,使花粉粘集,花粉无法散出,影响授粉受精,导致花粒甚至空杆;生育后期危害叶片、茎杆甚至是地表都会变成黑糊糊的一片,导致植株早衰,影响产量。

防治蚜虫时一定要统防统治,避免单打独斗,喷施时可用啶虫脒、吡虫啉、乐果、抗蚜威等药剂。一般间隔一周喷施一次,若危害严重时间隔3-4天喷雾一次。
3、玉米螟:幼虫危害幼嫩叶片、茎杆、穗轴、细嫩的籽粒。在幼嫩心叶、雄穗、苞叶和花丝上活动取食,三龄前主要集中危害心叶,展开后即呈现许多横排小孔;四龄以后,大部分钻入茎秆,导致茎杆折断;雄穗被蛀,常易折断,影响授粉;苞叶、花丝被蛀食,会造成缺粒和秕粒;开花时卵产在花丝里,随着玉米生长发育,卵被苞叶包裹在内,孵化成幼虫后危害穗轴或刚灌浆的籽粒,或秋天雨水偏多导致穗腐(我们收秋时常发现苞叶内有虫,但从外面看没有虫孔,这就是成虫把卵产在花丝里的原因)。

一般是通过喷洒农药来防治玉米螟。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辛硫磷颗粒剂灌心,喷施敌百虫、高氯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等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