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美食——玉米粑粑

玉米,在云南方言里又称“包谷”、“玉麦”,是一种耐旱的粮食作物,多生长在坡地、山地,在泸西乃至全省都有广泛的种植。玉米富含植物纤维素,能锻炼胃肠功能,还含有丰富的钙质,有助于骨骼的生长;以及其他多种维生素,是对健康有益的一种绿色食品。现在生活好了,大家细粮吃得多,偶尔吃一点粗粮,调节一下,对身体也是有好处的!

每到玉米收获的季节,泸西街上就会有许多人推着车子沿街叫卖;菜市场里、超市里也会大量出售,是一种广受欢迎,老少皆宜的食物。

玉米的加工方式很多,最简单的就是直接水煮、或是蒸熟食用,有追求香味的,就上火烤,焦香四溢,很远就闻得到。不过,我最喜欢的吃法,还是做成玉米饼,也就是俗称的“玉米粑粑”。

先把新鲜玉米一粒粒剥下来,以备加工,这个过程有点麻烦,但为了美食,还是值得;之后是磨细,以前比较麻烦,家里要有石磨,或者到外面加工粮食的小作坊请人加工,现在好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什么研磨机、料理机、破壁机,比比皆是。人在家里,电一接上,开关一按,几分钟就帮你磨好了,之后把这些黏糊糊的玉米糊弄出来,加入适量小麦粉或者糯米粉,充分混合,然后就可以做成自己喜欢的形状,圆形、椭圆形,甚至长条形,现在还可以在网上买到各种模具,形状更是多种多样了。

营养丰富、老少咸宜的平民食品

然后把玉米饼放到蒸笼里蒸熟即可,还可以把玉米叶子垫在下面,吃的就是一个“原生态”,没有太复杂的加工过程;有的喜欢香一点的口味,就直接上火烤,也不需要生炉子,现在有烤箱。

还有一种,不嫌油荤重的,就直接起锅烧油,把捏好形状的玉米饼直接下锅油炸,我们一家最喜欢的就是这种吃法。东北人吃铁锅炖大鹅时,会把玉米饼子贴在锅边,慢慢烤熟来吃。这种做法叫做“贴饼子”,我觉得也很不错!

我的最爱!

如果还想玉米饼更香一些,可以选用老玉米,而不是青玉米,那样蒸出来或者烤出来的颜色更黄一些,味道也确实要香一些;现在生活好了,也可以在揉制玉米饼的时候,加入一些白糖或者奶粉,或者直接倒些牛奶进来增加口感,还可以在玉米饼子上撒上一些黑芝麻,都是很提香的!

原生态包装,加上画龙点睛的芝麻!

总之,玉米粑粑的加工方式很多,可蒸、可烤、可炸,可以吃原味的,也可以加入其它配料,是一道花样繁多的营养食品。

我们中国人在饮食上真的是“兼容并包”,并不排外的。玉米本来原产于美洲,比如墨西哥人就非常喜欢吃玉米做成的各种食品,在他们的国菜托尔蒂亚里面,玉米就是必不可少的。玉米自明朝引入中国后,就得到了广泛的种植,类似的还有洋芋、番薯、番茄、辣椒、花生,都成为了现在常见的食物,特别还有烟叶,甚至在今天,我们云南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靠的就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