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虫害将要大暴发!高清图和防治技术来啦!
一、疯顶病 系统性侵染,多部位表现症状
图1,疯顶病苗期症状
图2,疯顶病穗部症状
图3,疯顶病雄穗症状
药剂防治方法:药剂拌种。播种前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或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杀毒矾)以种子量的0.4﹪拌种;或用3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200~300克拌100千克玉米种。喷叶防治。在田间于发病初期,可用1∶1∶150的波尔多液喷雾,每隔7~14天喷1次,连续2~3次。
二、顶腐病
图4,顶腐病叶片症状
图5,顶腐病植株表现
药剂防治。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混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对水喷雾。
3.剪叶促穗。对玉米心叶已扭曲腐烂的较重病株,在药剂防治同时,可用剪刀剪去包裹雄穗以上的叶片,以利于雄穗的正常吐穗,并将剪下的病叶带出田外深埋处理。
三、瘤黑粉病
图6,瘤黑粉菌瘿初期
图7,瘤黑粉菌瘿后期
图8,茎秆上的瘤黑粉菌瘿
防治方法:拔节期至成熟期,将病瘤在成熟破裂前切除,并深埋。结合玉米收获剔除病株及病残体,玉米秸秆不要堆放在田间地头。重病区应实行2~3年的轮作。在玉米即将抽穗时,用1%的波尔多液喷雾。在玉米抽穗前10天左右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喷雾,防治1~2次。
四、丝黑穗病
图9,雄穗上丝黑穗的症状
图10,丝黑穗症状
防治方法:目前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种植抗病品种。此外,选用含有三唑类(戊唑醇、三唑醇等)的种衣剂对种子包衣是有效的防治措施之一。药剂拌种是防治玉米黑穗病的最简便易行、省工高效的方法。可选用对丝黑穗病防效好的2%戊唑醇湿拌种剂(立克秀)、2%烯唑醇可湿性粉剂(速保利)等农药拌种。具体方法:10千克玉米种子用2%立克秀湿拌种剂30克或2%速保利可湿性粉剂20—25克拌种,病害严重地区可适当增加药量。也可用12.5%烯唑醇粉剂均匀拌种,具体方法:在春播期前将精选好的玉米种子放入拌种器具内,加入种子质量1%的水先把玉米种子拌湿润,然后把种子质量0.1%-0.2%的12.5%烯唑醇粉剂倒入搅拌,稍晾干后即可播种。在拌种时拌药一定要均匀,确保防治效果。土壤处理:可用50%甲基托布津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药土盖种,每50千克细土拌药粉50克,播种时每穴用药土100克左右盖在种子上。
五、纹枯病
图11,纹枯病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要把基部感病叶鞘和叶片集中销毁,防止病害继续扩大蔓延,然后每亩地用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60公斤常规喷雾,重点喷施基部叶片叶鞘。还要时时注意喷药后的天气情况,不然就白打了。
六、茎腐病
图12,炭疽茎枯病
防治方法:合理轮作,深翻土地,清除病残和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可以减少田间菌源,达到一定的防治效果。发病初期用天达裕丰2000-2500倍+农用抗菌素12072%链霉素3000倍+30%甲霜恶霉灵1000倍喷施基部2-3次。 (5)3%中生霉素600-800倍+30%高科甲霜恶霉灵1000倍液喷施基部。
图13,色二孢茎枯病
图14,镰刀菌茎枯病
图15,腐霉菌茎枯病
图16,节壶菌茎枯病
图17,细菌性茎枯病
图18,细菌性茎枯病
图19,茎腐病后期连续阴雨转晴后出现的青枯
图20,茎腐病植株灌浆期营养积累和转化突然中断造成雌穗下垂
七、穗腐病
图21,镰刀菌穗腐
图22,色二孢穗腐
图23,黑穗腐病
图24,青霉穗腐
玉米穗腐病的药剂防治: 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侵种24小时。浸种后用清水冲洗即可播种。抽穗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重点喷果穗及下部茎叶,隔7天再喷1次。
八、粘虫
图24,粘虫成虫
图25,粘虫为害状
图26,粘虫幼虫
图27,粘虫幼虫
图28,粘虫幼虫头部正面上的Y形纹,不论其体色如何不同,此Y形纹是其识别要点
粘虫防治方法:注意防治务必掌握在幼虫3龄期以前,施药以上午为宜,重点喷洒植株上部。2.5%高效氯氟氰菊酯40-80ml/亩,5%高效氯氟氰菊酯12-18克/亩,20%辛硫灭多威乳油80-100克/亩,48%毒死蜱(乐斯本)乳油30—40ml/亩,兑水40-50kg均匀喷雾。
九、蚜虫
图29,雄穗上的蚜虫
图30,雌穗上的蚜虫
图31,叶片上的蚜虫
图32,近镜头下的蚜虫
图33,放大以后的蚜虫
玉米蚜虫的化学防治。种子包衣或拌种。用70%噻虫嗪种衣剂包衣,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对苗期蚜虫防治效果较好。
使用颗粒剂。玉米心叶期,在蚜虫盛发前,每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1.5——2千克撒于心叶内,或15%毒死蜱颗粒剂300——500克/亩,按1:30——40比例拌细沙土均匀撒于心叶内,兼治玉米螟。
喷雾防治。苗期和抽雄初期是防治玉米蚜虫的关键时期,若发现蚜虫较多时,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2.5%三氟氯氰菊酯25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5%噻虫嗪水分散剂6000倍液等喷雾。
十、红蜘蛛
图34,红蜘蛛猖獗下的玉米植株惨景
图35,被红蜘蛛刺吸以后逐渐干枯的叶片
图36,叶片背面的红蜘蛛
图37,放大以后的红蜘蛛
玉米红蜘蛛的防治方法:药剂喷雾重点喷中下部叶片背面。首先应选择一些专用的杀螨剂。比如20%哒螨灵,73%克螨特,5%阿维•哒螨灵;也可选择一些光谱性杀螨剂,例如25%三唑锡可湿性粉剂,3%阿维菌素等。
十一、玉米螟
图38,亚洲玉米螟成虫
图39,玉米螟幼虫
图40,钻蛀穗轴的玉米螟幼虫
图41,在籽粒间肆虐的玉米螟幼虫
玉米螟防治方法:
1、心叶期颗粒剂灌心防治:当前**药剂防治可用5%辛硫磷颗粒剂,每亩0.4-0.5公斤拌5公斤的细沙后灌心防治,也可亩用50%辛硫磷乳油0.5公斤,拌40公斤细沙或细炉灰,每亩3-3.5公斤,撒于玉米心叶内。施用方法:用塑料瓶在瓶盖上烫几个小孔,每小孔直径1-2毫米,将配好的药剂装入瓶中,拧紧瓶盖,将药剂点施于玉米心叶内。
2、心叶期药液灌心防治。在幼虫2-3龄期,可用25%氰戊-辛硫磷乳油80-100毫升,或48%毒死蜱乳油70-90毫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毫升、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毫升、对水40-50公斤灌心,每株10毫升。
3、在玉米抽雄期-吐丝期-灌浆期喷雾防治:选用25%快杀灵(氰戊•辛硫磷)乳油90毫升兑水50-60公斤,用高架打药机对准花丝及上部叶片喷雾;或混喷杀虫剂(如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混合喷雾),有效控制玉米螟、棉铃虫、蚜虫等虫害。
十二、棉铃虫
图42,棉铃虫成虫
图43,雌穗上的棉铃虫幼虫
图44,花丝上的棉铃虫卵
图45,放大以后的棉铃虫卵
玉米棉铃虫防治方法:可选择6%阿维•氯苯酰悬浮剂、5%高氯•甲维盐微乳剂、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60g/L乙基多杀菌素喷雾防治。药剂要轮换交替使用,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图片来源:赵占周新农堂 防治技术由中国好农资根据网络内容整理,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