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阿城:“生态引擎”兴产业 农旅融合促发展
哈尔滨市阿城区金龙山镇持续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把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通过打造特色品牌,扩大生产规模,形成玉米种植、加工、流通一体化的产业链条,逐步向“精、优、特、新”高质量发展的 道路上迈进。

阿城区金龙山镇岭西村玉米深加工产业基地
走进阿城区金龙山镇岭西村玉米深加工产业基地,记者看到,多家大型米面加工厂正在加班加点地忙碌着,一台台加工设备发出的轰鸣声交织成蓬勃发展的奏鸣曲,一条条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叉车来回穿梭,将一袋袋黄金米、玉米糁子搬运到发货区域,供需两旺的市场前景,让这里的粮食生产加工企业干劲十足,朝着新的增长目标全力冲刺。
“为满足供货需求,我们现在24小时不间断生产,源源不断地供应玉米面、玉米糁子、黄金米等系列产品。我们加工的产品保持了玉米的原汁原味和营养价值,在市场上很受欢迎。”金龙山镇岭西村玉米深加工产业基地玉海米面加工厂负责人王利军告诉记者。

金龙山镇岭西村玉米深加工产业基地玉海米面加工厂的生产车间
阿城区金龙山镇位于阿城区东南10.5公里处,有3.7万亩耕地,主要以种植硬粒型玉米和黏玉米为主,硬粒玉米深加工产业经过多年发展有着非常稳定的客源,岭西村米面加工远近闻名。
“以前,金龙山镇只有岭西村一家米碾,当时农民都是坐着火车去哈市卖粮食,后来逐渐建起多家碾坊,改用机动三轮车收购粮食,自己加工,由于是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机械设备落后,生产量低,效益不是很高。后来,在镇政府的帮助和扶持下,陆续有米厂建立,专门从事粮食加工,一直延续到今天,这些加工厂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一步步发展壮大。玉米加工使用的原粮主要来自本地和周边镇街,有效解决百姓卖粮难和闲散劳动力就业难问题,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阿城区金龙山镇主管农业的副镇长姜义说道。

阿城区金龙山镇种植的玉米
阿城区金龙山镇硬粒玉米深加工产业基地现有硬粒玉米加工厂6家,黄金米加工厂3家,玉米面条加工厂1家,速冻玉米加工厂1家,年加工量16万吨。硬粒玉米加工厂主要生产玉米糁子、玉米面、饺子粉、脐子饼等十几种系列产品,日生产量达到400吨,就地转移劳动力85人,年产值约3亿元。产品已全部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正在申办绿色农产品标识。
粮食加工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粮食种植面积的扩大,还带动了相关运输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由于玉米加工量大,加工厂自己的运输能力有限,一些农户从中看到了商机,购买大中小型车辆,专业从事粮食运输。如今已发展到近100台车辆从事粮食运输。粮食加工产业发展红火的同时,还带动了粮食购销经纪人及300多名富余劳动力在收购、加工、销售、运输等环节实现就业。

金龙山镇岭西村玉米深加工产业基地玉海米面加工厂生产的玉米糁子
多年来,阿城区金龙山镇依托“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向特色优势要竞争力,把玉米籽粒“吃干榨尽”,加速实现降成本、提效益、补短板。通过拉长产业链、增加效益链、提升市场占有率,金龙山镇多点布局打造玉米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将玉米产业转变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金龙山味道”硬粒玉米深加工产品“玉米饺子粉”
黑龙江是玉米产量大省,玉米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一直是商品市场上的大品种,玉米加工空间大、产业链长、产品极为丰富,除了基本的农业种植以及初级的食品、饲料加工以外,生产营养价值高、粗粮细作的“黄金米”系列产品成为阿城区金龙山镇米面加工企业的主攻方向,目前,阿城区金龙山镇岭西村玉米深加工产业基地日加工黄金米30吨。

“金龙山味道”硬粒玉米深加工产品“黄金米”
未来,阿城区金龙山镇将对现有粮食加工厂进行整合和扩充,统一进行管理,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制定标识,统一开展销售,努力向精深加工、精细加工、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一粒粒金黄的玉米在这里实现了“物尽其用”,串联起金龙山镇致富增收产业链。
“我们打算将玉米面饺子和玉米面条、玉米糊、黏玉米等产品在景区景点和农家乐餐饮中推出,让游客品尝到特色的‘金龙山味道’。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已在金龙山设立直播电商实训基地,并开展电商创业培训,引导玉米深加工业农户通过电商平台扩大市场,丰富产品种类,打造绿色食品电商创业小镇。”金龙山镇党委书记刘彦峰说。

“金龙山味道”硬粒玉米深加工产品“玉米面条”
阿城区金龙山镇还将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探索“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做深农旅融合文章,积极打造生态旅游和特色农业新名片。(孙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