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贮玉米不愁卖
□本报记者 张慧玲
深秋时节,通辽市科尔沁区丰田镇辽阳村外的大田里,一台大型打包机正在轰隆隆地作业。碎秸秆籽粒经传送带在机器内压实成捆,在机器另一端包膜,每个草料包重约一吨,加工完成用时不到两分钟。
这台青贮打包机是村里的合作社花了100多万从国外进口的,每天可加工草料包400吨,包膜后的青贮可保存两到三年。考虑到目前部分地区牧草紧俏,合作社准备把青贮饲料全部打包后再销售。
“不愁卖,根本就不愁卖。一吨能卖到700元以上。青贮饲料可以储到来年5月也不掉秤,因为全是塑封的。”辽阳村党支部书记孙立新说。
今年年初,通辽市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在全市范围内建设了40个青贮小科技园,辽阳村便是其中一个科技园所在地。通过整村推进,辽阳村成立了青贮玉米专业合作社。全村3712亩土地全部种植青贮玉米。目前已经以每吨500到600元的价格接到了1000吨的订单。
今年,通辽市着力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玉米种植结构调整为重点,推进种养结合,为养而种、为牧而农,发展绿色循环农牧业。全市青贮饲料作物播种面积完成468万亩,完成粮改饲青贮玉米播种面积267 万亩。
今年年初,该市提出建设全国肉牛大市的发展战略,实施母牛扩繁示范工程,稳步提高畜牧业比重,目前已新增存栏肉牛18万头,全市肉牛存栏达到320万头。
同时,该市围绕调结构、转方式、为民增收,以小科技园为平台,积极开展粮改饲试验和示范。引进北京农科院京科516等玉米青贮品种和海牛甜高粱在8个旗县区广泛开展实验和示范,建设粮改饲小科技园40个、600亩,其中京科516辐射种植20多万亩,海牛甜高粱辐射种植5万亩。还开展了青贮玉米与甜高粱混合间种、混合配比饲料等种植模式和贮存技术。
“通过供给侧结构改革,比种玉米收入要增加3倍到4倍。这样要是养一头牛,一年下一个牛犊的话,就能实现5000块钱的利润。”孙立新说。
目前,针对草原载畜能力有限的实际,发展优质青贮玉米可增加牛羊圈养比例,改善草原生态。通辽市实施的粮改饲工程目前已经达到了468万亩,每年可生产优质青贮饲料1600万吨以上,为全市的存栏肉牛提供了足够的饲料,也为肉牛的存栏量提供了足够的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