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成语 : 结草衔环


【成语名字】: 结草衔环
【成语拼音】: jié cǎo xián huán
【成语注音】: ㄐ一ㄝˊ ㄘㄠˇ ㄒ一ㄢˊ ㄏㄨㄢˊ
【成语释义】: 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比喻感恩戴德,至死不忘。
【近义词】: 知恩报恩、感恩图报、黄雀衔环、感恩报德、饮水思源
【反义词】: 忘恩负义、恩将仇报、过河抽板、过河拆桥、以德报怨

【成语例句】:
1、滴水之恩,化作涌泉相报;真情大爱,结草衔环回报。感恩节,我想衷心谢谢你,人生的知己,你的一份真情意,我永远不会忘记!愿你一生平安快乐幸福如意。
2、人生在世,压力太大,放松自己;学会感恩,宽容自己;结草衔环,投桃报李;多些理解,少些怨气;感恩节日,愿你心怀感恩,快乐连连,人生写意。

【成语故事】:
一:结草的典故
“结草”的故事,最早记载于《左传.宣公十五年》,是关于春秋时期晋国将领魏颗的事。
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位著名士大夫叫魏犨,别名魏武子,以勇力闻世,是晋国“五贤士”之一。曾随公子重耳流亡在外19年,晋文公回国当上国君后,封魏武子为大夫。
这位魏武子,有一位妙龄的小妾叫祖姬,没有生下儿子,但魏武子很喜欢她。有一次,魏武子生病了,就嘱咐儿子魏颗说:“我死了以后,你一定要选个好人家把她嫁了。”
后来,魏武子的病情越来越重,他又对儿子魏颗说:“我死了以后,你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好让我在九泉之下有伴。”
但魏武子死后,儿子魏颗并没有把祖姬杀死为父亲陪葬,而是把她嫁了一户好人家。魏颗的弟弟很是不解,就责问魏颗为什么不遵照父亲临终时的遗愿行事。

魏颗解释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混乱不清地,说出的话自然不是他的本意。我嫁此女,正是遵循了父亲神志清醒时的吩咐。”
再后来,到了公元前594年的秋七月,秦国的秦桓公出兵攻打晋国,秦军与晋军在晋地的辅氏(今陕西的大荔县)交战,展开厮杀。
魏颗作为晋国将领率兵御敌,与秦国大将杜回厮杀在一起,一时难分难解。正在这时,魏颗蓦然看见一位白胡子老人将一路青草打成结,而这样的草结套住了杜回。
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将,终是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擒住,于是这场历史上著名的秦晋辅氏之战,以晋国的胜利而告终,魏颗在此战中大获全胜!
还有一种说法,魏颗白天被杜回大败几场,晚上梦见青草坡,次日再战便将杜回等人引至青草坡,恰被青草坡上早已结好的草绳绊倒而被擒。

而就在晋军获胜收兵的那天晚上,大战了1天疲惫不堪的魏颗沉沉进入了梦乡,在梦中他见到了那位白天为他结草绳绊倒杜回的白胡子老人。
老人告诉他:“我是你嫁出去的夫人的父亲,你用了你父亲给你的好的命令,没有让我女儿陪葬,所以我用结草抵抗杜回来报答于你。”
“结草”的故事告诉我们:好人终有好报,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结草”也就是用实际行动去“报恩”。

二:衔环的典故
“衔环”的故事,最早记载于吴均的《续齐谐记》,讲的是东汉初杨宝童年时期的事。
杨宝,东汉名臣杨震的父亲,一位才华横溢、品德高洁的名士。传说杨宝9岁那年,在华阴山北(今华山之北)救了一只受伤的黄雀。
当时,一只凶恶的老鹰咬伤了一只黄雀,受伤的黄雀又被一群蚂蚁团团围住,善良的小杨宝动了恻隐之心,救了黄雀并将它带回家中治伤。
回家后,杨宝将黄雀放在箱子中保护起来。由于黄雀只吃黄花,杨宝就用黄花来喂养它,直到黄雀的伤养好后,羽翼丰满了,才振翅飞走。

就在当天晚上,杨宝梦见这只黄雀幻化成了一个黄衣童子,黄衣童子真诚地对他拜谢,说他是西王母的使者,非常感谢杨宝的救命之恩。
黄衣童子还将四枚白环赠给杨宝,说此环可保佑杨宝子孙位列S公(西汉指司马、司徒、太尉),为政清廉,处世行事就像玉环一样洁白无瑕。
结果,真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们的高洁美德也为后世传诵。
“衔环”的故事告诉我们:在遇到他人有困难时,要力所能及的提供帮助,虽然并不图有所回报,但在冥冥之中却会得到更为丰厚的回报。

【成语寓意】:
在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中,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救助弱者、助人为乐等始终是社会倡导的正能量价值观念,也会宣导和弘扬,如此让社会更加和谐,让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更加温暖。
【成语接龙】:
结草衔环→环堵萧然→然糠自照→照本宣科→科第出身→身无分文→文昭武穆→穆如清风→风里杨花→花朝月夕→夕惕若厉→厉世摩钝→钝学累功→功德无量→量才録用→用心竭力→力不能及→及瓜而代→代人捉刀→刀头舔蜜→蜜里调油→油嘴花唇→唇红齿白→白首齐眉→眉睫之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