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后,乌克兰首批玉米恢复出口!能缓解全球粮食危机吗?

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今年粮食市场最大的变数就是俄乌地缘政治冲突,因为俄乌两国均是粮食出口大国,尤其乌克兰被誉为是“欧洲粮仓”,乌克兰农业用地达4256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0%。
在乌克兰出口产品中,排名第一位的就是玉米,年出口量达到3200万吨左右,其次葵花籽油及小麦的出口量也很大。俄乌冲突爆发后,乌克兰暂停了粮食出口,使得全球粮食市场出现大幅波动。

1、乌克兰粮食出口恢复?
近日,据乌克兰最大的农业公司透露,有一艘巴拿马型货轮在罗马尼亚的康斯坦察港口装载着乌克兰玉米于4月28日晚些时候启航,随后将运往各个目的地。
这也是自2月底俄乌冲突爆发以后乌克兰粮食首次恢复出口。只不过出口方式转变为先把粮食运到邻国罗马尼亚,然后再通过罗马尼亚的康斯坦察港口出口到其他国家。
据相关披露显示,首批装船的玉米总重为7.1万多吨,这条运输路线的走通意味着后续可能将陆续有更多谷物继续装运出口。

2、是否能缓解粮食危机?
由于乌克兰在欧洲扮演着重要的“粮仓”的角色,那么随着乌克兰谷物出口的恢复是否能缓解当前全球粮食供需紧张的格局呢?答案是恐怕没那么容易。
一方面,受冲突影响,乌克兰春播受阻,粮食减产基本已成定局。
乌克兰的主要农业种植区集中在冲突地区,而地缘政治冲突使得农业及灌溉设施受到破坏,加上乌克兰大量难民迁移,导致当地劳动力严重不足,春播受到影响。摩根大通的分析师就曾估计,乌克兰今年的玉米产量至少将会同比减产40%以上,并且将有20%的冬小麦将无法收割,而这些都是对粮食产量的直接重创。
另一方面,受化肥价格及油价高涨的影响,也使得乌克兰的种植面临较大困难。
化肥价格高企,意味着种植玉米及小麦等谷物的成本被大幅拉高,这使得种植充满了很大的不确定性;而油价上涨、燃料短缺给大规模的耕种陷入困境。乌克兰农业部此前也下调了玉米播种面积预测数据,将2022年玉米播种面积下调至330万公顷,比去年减少近40%。

第三,乌克兰出口运输线路调整后,运输效率将明显下降。
原来乌克兰粮食出口是通过海运的,但乌克兰的黑海港口停运后,开始寻求其他出口渠道,比如铁路。但是铁路的运力明显要比海运小,冲突前乌克兰的运输量可达到500-600万吨/月,而铁路运输仅有45-70万吨/月。
再加上虽然乌克兰正在跨境通过罗马尼亚的港口出口的渠道正在慢慢形成,但是这条渠道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港口周边的设施不健全,由于基础设施不到位,使得货运时间较长,这也无形中增加了成本。
因此,从多方面来看,乌克兰粮食出口或渐渐恢复,但其出口量以及出口成本仍然远不及预期,因此对于当前正在高涨的全球粮价来说,影响作用十分有限。

3、粮食供需紧张格局仍将持续
之前我们曾分析过,全球粮食供需紧张除了地缘政治冲突导致的出口下降以外,另一个影响因素就是出口格局的改变。
由于冲突以及制裁等影响,使得俄乌这两个粮食供给大国的出口或发生转向,进而引发全球粮食供需方向的改变,而这意味着运输路线以及成本也将随之变化。尤其在当前运费及燃料价格高企的背景下,无疑再次助推了粮价的走高。
所以,粮食的问题不仅仅是“量”的问题,成本因素也占了很大的原因。再加上能源市场的高位波动,使得化肥价格也易涨难跌,更进一步推升了种植成本。
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并且持续发酵,因此,后续来看,粮食供需紧张的格局仍将持续。
欢迎关注“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