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柞水正沟村|“玉米咋吃?”主人说磨成面,可以做成包谷糊汤
村子是极普通的村子,路也是以前的小路。秦岭桃家山上面,时光悠悠缓缓,完全止步不前。眼前这一个场景,这些木篱笆、屋顶的雪,还有远处的鸟巢,几乎看不出时间的任何踪迹。十年前、三十年前,甚至一百年以前,这里也许就已是这个模样了。

这是桃家山的第四户人家。照片是用数码相机拍摄的,不过画面上的色彩,如果只是粗粗看一下,却仿佛是一张黑白照的调性。尤其是屋顶瓦片的黑色,老屋斑驳的黄泥墙,甚至是玉米的金黄色,都好像停留在旧时代里面。时间呀时间,为何走得如此之缓?

桃家山上面,这10户山里人家,呈一条直线状分布。村子正中间,一条只能一人通行的细路,把每家每户都连接在了一起。因为这里不是公路边,所以老屋的墙体,大都还保存在原来的模样,并没有被刷成应景的白色。门呀窗呀,也都陈旧如初。

主人正在把屋檐下晾晒的玉米,一点点搬运到屋里去。“拿下来翻一下,好磨成面吃。”如果我没有数错,主人的每只大手,大约分别提着20个玉米棒子。按照每个玉米棒子300克左右的重量计算,他每只手的负重大约在12斤左右。

读到这里,肯定会有熟悉的条友正抿嘴一笑,跟着一个有强迫症的小编行走秦岭,除了看山看水看景,了解最后一代秦岭人的真实生活状况外,还能重新做一名小学生,在课堂里温习当年学到的数学知识。“玉米咋吃?”“做包谷糊汤,你们吃过没有?”

院子打扫得很干净,像是铺过一层细细的沙土,踩上去感觉很好,稳稳实实却又柔柔软软。面对平静的生活,人是需要极大的耐性的。就像门口的这个院子,因为每一天几乎无人来此,打扫不打扫其实完全无所谓,但只有你自己会知道,此时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家里就一个人?”“还有老伴,生病了在床上。”看见屋檐下晾晒着两条女式裤子,于是询问家中的情况,没想到竟是如此。许多条友希望我把故事写深一些,其实我是有意回避这些不开心的话题的。我总觉得,与其呈现苦难,不如多写一些山里人的隐忍和坚强!

就在不远的窗户下,一块直径1米多的碾盘,赠静静地斜靠在墙边。而一台石磨的两块磨盘,甚至被当作菜地的护边,随意地放在地面上。磨齿里面,已经满是泥土。“都是些老物件了,自从通了电,就再也没有用过了。你们还叫得上名字,不错不错!”

虽然我不是地道的秦岭人,但在许多年前的童年时,就像大多数刷到这个图集的条友一样,我也有过在乡村的生活经历。只是那时候还小,记住的生活细节并不多。这个过道,连接着院子和主人家的地圈,地圈里面养着一头个子小小的小黑猪。

如今土猪已经很少见了。翻了一下资料,如果这只猪还是正宗的土猪的话,那么它的学名应该叫“汉江黑猪”。汉江黑猪主要分布于汉中地区,但在安康的镇安、商洛的柞水等地区,也有零星分布。桃家山属于柞水,与镇安就隔着一个山梁。

这是站在桃家山高处拍摄的照片,远处是层层叠叠的山,一只从桃家山出发的飞鸟,多久才能飞出去?本组图片拍摄于2018年12月31日,地址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正沟村桃家山。喜欢关于秦岭的图文故事,请转发、收藏、评论,欢迎关注“专业行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