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美食:快看,这块粑粑能被风吹起来

视频加载中...

维吾尔族的烤馕、土家族的酱香饼被大众熟知,那说到我们身边的傣族您最先想到的是什么美食呢?是软糯如糍粑的泼水粑粑,还是没开锅就闻到香味的玉米粑粑呢?今天,小编带大家走进童年的记忆,回味那股糯香的酥脆,品味那能被清风吹起的美味。

伴着初冬的薄雾,在一声声晨曦的鸡鸣声中,制作风吹粑粑的傣族老丫丫(汉语译为奶奶)早早地起床生火,将泡了一夜的糯米放到蒸笼里反复蒸煮,直到糯米软烂。趁着糯米正在蒸煮的期间,老丫丫将下一步即将用到的红糖水也熬制好了。

将蒸熟的糯米放到机器里搅碎成糍粑状,让过滤好的红糖水和香油分次倒进盛糯米糍粑的盆里,反复糅合,让红糖水与糯米糍粑充分融合到一起。

把融合后的红糖糯米糍粑放到封闭的锅里醒一会儿,在这个空档,老丫丫拿出了使用多年的木桩、裁剪好的圆形模具、擀制面饼的棍子以及晾晒面饼的竹芭。一切准备就绪后,老丫丫熟练地将红糖糯米糍粑小块取出,放到模具上碾成圆饼状,再逐一放上竹芭进行晾晒。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云南地理气候的结合,让陇川这片土地上的少数民族拥有了独特的饮食条件,在白天堪比夏天烈日的暴晒以及夜晚突然降下的湿冷环境阴干下,风吹粑粑的半成品就更加的轻薄,透过灯光一张薄饼仿佛半透明。

伴着满天繁星,生起一盆炭火,将半成品的风吹粑粑放到大火上反复翻烤,香油与火焰交融带起的高温让糯米糍粑发出美妙的滋滋声。在不断的翻烤中,半成品的风吹粑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逐渐膨胀、鼓包,不一会儿一张完整的风吹粑粑就已经成型。

从老丫丫手中接过烤好的风吹粑粑,体感可知的轻、薄、脆,每块饼约重二十余克仿佛风一吹就能飞起来,故而被当地群众称为风吹粑粑。拿在手中生怕一用力手中的美味就会化为齑粉,伴随着一声声清脆的咔嚓咀嚼声,唇齿间弥漫着糯米的清香与红糖的微甜又因那酥脆声而升华起来。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我们身边的传统的美食需要我们用心去发掘、用童年去回味,它们可能藏在一条不知名的小巷里,也有可能是你熟知的名字却没有时间品味。一块风吹粑粑的制作,不只是童年齿间的回味,更是成年后的一次领悟。晨备美食,戴月烤制,让生活慢下来,我们一起感受身边的点滴美好。

来源/陇川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云南台 李可

责编/毕睿

©云视新闻七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