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飞虎: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开拓者

天山网记者 谢慧变

  11月18日,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新疆农垦科学院研究员尹飞虎当选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院士。

  “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意味着搭建了一个更好的平台,能够留住更多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共同为新疆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服务。”尹飞虎说。

  目前,他和研究团队正在围绕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智能化进行研究,真正让农民种地变得更轻松。46年来,为了这一目标,尹飞虎追求农业科技创新的脚步从未停下。

  生产磷酸二氢钾填补自治区空白

  尹飞虎1954年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的一户农民家庭,从小在田间地头长大的他对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

  1972年,尹飞虎从湖南来到石河子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学习农学专业。1974年毕业被分配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一八八团,成为一名水稻研究技术员,这一干就是十余年。

  1978年,《野败粳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获全国科技大会优秀科技成果奖。作为该课题研究人员之一,尹飞虎第一次尝到了取得科研成果的喜悦,也迈出了他农业科研生涯的第一步。

  1987年,尹飞虎到新疆农垦科学院农科所工作。时代的需要让尹飞虎又开启了新的征程。

  1992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科技体制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时任新疆农垦科学院院长的刘守仁把创办农业新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重任交给了尹飞虎,要他闯出一条兴办经济实体的路子来。

  尹飞虎成为新疆农垦科学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磷酸二氢钾在农作物上使用增产效果好,投入少、回报高,当时新疆还没有生产磷酸二氢钾的工厂。”尹飞虎说,综合考虑后,他选准了磷酸二氢钾生产项目。

  “该项目也为后来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研发推广奠定了原料基础。”尹飞虎说。

  拿着向院里借来的20万元启动资金,利用废弃的露天电影院,尹飞虎和同事们一道,凭着人拉肩扛,手工作业,3个月就建起了简易厂房和生产线。

  1993年,时值盛夏,工厂试产。当尹飞虎在为自己的决策捏着一把汗的时候,工厂当年实现盈利5万元。最后,为稳定原料供应,降低生产成本,尹飞虎大胆决策,在贵州建立了磷矿原料厂。自此,磷酸二氢钾产量稳步上升,达到年产1500吨。

  “一边推广技术,一边生产农产品,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尹飞虎说。

  正是秉承为农服务的宗旨,磷酸二氢钾很快打开了市场,产品供不应求。这一项目1998年通过兵团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填补了自治区的一项空白,实现社会效益5.71亿元,同年8月获第十一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优秀新产品金杯奖。

  研发推广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

  如果一个人一生只能扮演好一个角色,那么尹飞虎选择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一年260余天待在野外是尹飞虎工作的常态。“搞农业科学研究,坐办公室里肯定不行,得到田间地头去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尹飞虎说。

  正是常年奔赴在田间地头,尹飞虎看到了农业发展中的新问题。

  1996,兵团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大面积推广,但农民接受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当时的滴灌技术虽然节水,但并未给农民带来实惠。”尹飞虎说,农民需要的是提高亩产。那么,如何在实现节水的同时又增产增效?于是,尹飞虎带领科研团队决定开发喷滴灌专用肥。

  研发滴灌肥,首先要解决的是肥料中磷元素的水溶性问题。

  为了摸清磷元素在土壤和作物中的运移规律,需要定期做同位素实验。实验材料具有强烈辐射性,很多人认为危险不愿意做,可尹飞虎没有因此退却,每次实验他都穿上又厚又重的铅衣,在田里一待就是大半天。

  经过一次又一次反复实验,尹飞虎发现磷酸二氢钾里面的磷采用热法磷酸工艺生产,不仅有害物质少,而且水溶性非常好,这个发现成为研发水溶性肥料的重要突破口。

  经过4年努力,尹飞虎和科研团队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的全溶性喷滴灌专用固态复合肥。这种肥料可以有效溶解在水中,随着滴灌带滴入作物根部,可同时实现水肥同施。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新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彻底破解了节水滴灌的瓶颈问题,实现了作物的节水增产增效。

  尹飞虎主持研究的“滴灌水肥一体化专用肥料及配套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技术成果应用在全国18个省(区)的棉花、小麦、玉米、红枣、葡萄等10多种作物上,推广面积超过1亿亩,并在中亚和非洲部分国家进行示范。

  进行滴灌技术智能化攻关

  “人生是短暂的,而事业却是永恒的,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利用短暂的人生去博取无穷事业的胜利。”这是尹飞虎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他说,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研究对象是植物,生长在田间的植物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也是不断变化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地进行科研攻关去适应这种变化。就像农业技术的推广,他不是简单地复制粘贴某项技术,而是要根据当地特点进行属地化研究。

  尹飞虎举例说,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新疆可以实现节水增产增效,在其他省份就不一定,可能效果是相反的。他们就会根据当地的特点进行新一轮科研攻关,直至达到预期效果为止。

  为推动全国节水农业快速发展,自2009年以来,尹飞虎在农业部农垦局的组织下,带领科研团队先后在山西、河北等全国32个垦区开展“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训,编写相关培训教材,将节水技术在新疆以外的其他省份推广。同时,他还担任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希望能将水肥一体化技术传授给更多年轻的科技工作者。

  眼下,尹飞虎带领团队除了推广技术外,还在进行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智能化攻关。“现在该项技术还是需要人工操作,我们未来想实现智能化操作,同时也能够实现更加精准的滴灌。”尹飞虎说,目的是要让农业科技成果真正惠及农民。

  “农业研究是没有尽头的,只要能干,我会一直干下去。”尹飞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