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一条玉米产业链,串起乡村振兴新图景
走进肥城市石横镇泉胜村的鲜食玉米基地,连片的鲜食玉米长势喜人,一个个浑圆的玉米棒颗粒饱满,在基地打工的工人抢抓晴好天气有利时机,穿行其中采收玉米,一派繁忙的劳动景象。

“这玉米长得好,基本上每个玉米棒长度都在20公分左右,都是一等品,一亩地能产3000余穗。” 石横镇泉胜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孙元荣掰下一个玉米高兴地说。
鲜食玉米又称水果玉米,籽粒中含有多种维他命类物质和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素有“粗粮之王”美称。今年,泉胜村种植的春茬品种主要以黑糯、黄糯、粉糯和甜糯等品种为主,产品鲜嫩香甜、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
为最大程度保持鲜食玉米的口感,该村积极推行绿色种植。“整地时,我们用的全是有机肥,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地力。播种时,我们按照技术要求,采用了起垄栽培、行间覆膜、精量点播、覆土封闭等先进播种技术,大大提高了玉米的全周期性生长质量,真正做到了无污染、纯天然。”石横镇泉胜村党支部副书记李连国说。

为确保鲜食玉米的口感,除了销售鲜穗外,主要是抢“鲜”加工,将刚刚采摘下来的玉米就近转移到加工车间,通过分拣、蒸煮、冷却、包装、销售等一系列工序,有效锁住玉米的营养和水分,并经过高温灭菌,第一时间将鲜食玉米送到餐桌。
2023年开始,泉胜村利用成方连片的土地资源,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八一农垦大学合作,在进行多品种玉米种植选育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周期短、见效快、前景好的鲜食玉米产业,先后投资800多万元建设了鲜食玉米加工车间,对鲜食玉米进行深加工,促进鲜食玉米规模化发展。
据了解,今年泉胜村共种植1000多亩鲜食玉米,带动周边4个村80多户农民加入鲜食玉米种植产业,泉胜村鲜食玉米基地免费发放种子,科学指导田管,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亩均增收1200多元。目前,泉胜村已经形成集种植、冷藏、保鲜、分拣、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鲜食玉米产业链。
(大众新闻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纪宗玉 宋明志 于学山)
(大众日报及所属“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