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玉米6块钱,俞敏洪会被这根玉米绊倒吗?
最近几天,俞敏洪、东方甄选、董宇辉频繁登上热搜,创造出了一个直播带货的新现象。

巨大的流量给东方甄选创造了非常直接的经济效应,平均每天的销售额可以达到2000万左右。
在享受大流量的便利之下,东方甄选也受到了部分网友的质疑,毕竟一根鲜玉米的价格卖到了6元,比绝大多数超市里卖的价格要贵。

对于网友的这个质疑,董宇辉用四个字回答了这个问题:谷贱伤农。
网友听到这个回答后非常感动,这四个字还又登上了热搜,最近几天的热搜真的成了东方甄选的solo时间。
过了不久,有些网友反应过来了,并且从感性的情绪中抽离了出来,回归到了理性中。因为直播间价格贵并不代表农民的售价就高,因为批发商和东方甄选全都是中间商,利润也有可能被这些中间商赚走了呀。
因此,董宇辉的回答貌似没有真正解决网友质疑“贵”的问题。
其实,任何直播带货的主动都会遇到这个难题,董宇辉用情怀感动了一批网友,并不是一群网友。
如果东方甄选想要让更多人相信他们的直播能够真正帮助到农民增收,可能需要重整供应链,自己直接与农民交易,不过这又会增加更多的人工成本。
总之,想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挺难的,难度比开一个辅导班大多了。
为什么网友会盯住这根6元的玉米不放呢?
原因则是它的价格太具有代表性,同样的玉米,很多农民从地里出来,最多卖1元/根,大多时候,价格只有几毛钱一根。到了普通的超市之后,零售价格在3元/根左右,东方甄选的价格确实有点贵。
就在舆论愈发不可控制的时候,农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6元一根“新东方”玉米,农民能赚多少?》。文章指出,直播间卖的玉米是鲜食玉米,市场上很多类似品种都能卖出这样的价格,跟大田玉米不同,这类玉米在土地、种子、人工、化肥等方面的成本都要更高。因此,6元一根的价格似乎还能接受。
记者话锋一转,又回到了农民种地的收入到底能不能提高上面,提醒东方甄选不要让助农成为帮助网红企业的行为,而是要帮助更多的农民实现增收。
文章相对来说还算中肯,有表扬的成分,也有提醒的成分。不过自始至终没有回答农民到底能赚多少钱这个问题,这是这篇文章带给人们失落的地方。
除了玉米之外,有网友晒出了在直播间买的大虾,一共3斤,售价为139元。吃到嘴里感觉肉质还挺紧实的。

就在他晒出图片之后,依然有很多网友质疑贵的。因为直播间卖出的虾并不是鲜活的虾,而是冷冻的虾,这些虾的质量或者口感肯定不如超市里边活蹦乱跳的虾。既然质量不如活着的虾,价格就应该更便宜。3斤虾需要139元,平均每斤虾的价格在46元左右。而超市中活着的虾价格每斤在30-40元之间。仅从价格对比的话,东方甄选的价格确实贵了一些。


关于价格偏贵的问题,很多网友也知道,但是人们依然愿意购买,这是为什么呢?
很多网友认为能在直播间学到知识,而且节奏很舒服,就跟花钱听了一场演讲一样,关键是人家还送你玉米、虾等产品,实在太划算了。
网友的这个热情程度让我想到了去年的鸿星尔克。鸿星尔克从一个快倒闭的品牌到国货C位只差5000万的捐款而已。
当时人们以穿鸿星尔克为荣,鸿星尔克直播间出现了断货的情况。甚至有网友表示,已下单,没货的话就把原材料寄过来,我自己做。就连雷军都忍不住晒了一张自己穿鸿星尔克的照片。
大家有没有发现,目前东方甄选的直播间气氛跟当时的鸿星尔克很像呢?
这波热潮最大的特点就是来得快,去得快。现在还有多少人在鸿星尔克直播间买东西呢?

如果说俞敏洪能够将直播间产品价格降到市场平均价格,或许可以有更加光明的道路。因为短期内人们愿意为产品的溢价买单,可是时间久了之后呢?谁能总是承受购买的产品价格高于市场平均价呢?
如果东方甄选不能处理好价格的问题,真有可能被这一根6元的玉米给绊倒!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用资本思维与创新模式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
在新商业的世界里,没有被淘汰的行业,只有被淘汰的产品和过时的商业模式,未来所有的商业竞争都会聚焦在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上。
一家公司或一个老板,如果创新能力短缺注定会提前败下阵来,请记住没有创新力,哪有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