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区域:白轴品种,才有未来

下面这个“五省二市”的夏玉米区域,高温热害频发。

而且,2023年又是“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年份,夏玉米高温热害无可避免(见下图)。

同时,中国种子协会发出长期预警:玉米高温热害将“长期常态化发生”(见下图)。

现状是:80%的玉米品种已经植入了“美系某品种”遗传基因(见下图,来自某视频截图)以及来自凉爽区域的德系、法系的种质遗传基因——也不适合黄淮海夏玉米区域。就是说80%的玉米品种不耐高温热害,其中以“红轴表现”特性的品种为主。

虽然小概率的“红轴品种”也属于非美系,但相对于大概率不含美系基因的“白轴品种”(也有小部分“白轴品种”也被植入“美系某品种”的遗传基因),种植户、种子经销商选择“白轴品种”耐高温或抗高温的成功率更高出几倍或十几倍。

早在2013年,张世煌研究员就提醒“美系”以及“德系”、“法系”等品种,适合东北区域春播,见下图。

早在2016年,杨利华研究员就撰文提醒非“黄改系”的“美系品种”,在黄淮海存在巨大风险;杨老师在2022年又专门制作了视频(见下面视频),提醒“苞叶短,苞叶包不住果穗的顶部”就是典型的不耐高温表现。

视频加载中...

相对而言,2023年尽量选择“白轴品种”虽然不是100%安全,但至少80%以上是相对安全的;因为,“红轴品种”不含“美系遗传基因”的品种,你又能说出来几个呢?!

尽量选择“白轴品种”虽然不是**,但却是“最不赖”的选择。

如果你为了“吃点,喝点”或贪图别人的礼品而购买了“不知道是不是非美系的种子”,中国作物学会的这篇科研报告,或者能帮助你的夏玉米在2023年少减产或不减产(下图)。

是的,急功近利的育种人,改335、改958、改德系、改法系......这是这些人的“垫底”,才成就了“伟科育种”的“黄改系”多个品种称霸黄淮海,才给了“热改系”玉米品种“一鸣惊人”的巨大机会。

俱往矣,抗耐高温的“白轴品种”已经大局已定,“星火燎原”之前你感受不到,“熊熊烈火”到来时你只能看着别人成功。

而且,节水节肥的前提下,玉米一亩地增产400斤至600斤,也已经扑面而来,机遇是属于你,机遇还是属于别人,就看是谁在“适应消费”,谁在“引导消费”——至少,跟在别人身后的“跟风者”终将出局。#农业真科技##玉米真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