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玉米”种植历史

攀枝花河谷、中山、高山旱地盛产玉米,为高山、中山区主产硬杂粮。那些年,每遇干旱年景水稻栽插不上时,则大面积种植玉米,使粮食总产得以稳定。

早期玉米栽培以窝播为主,也有育苗移栽的。当时还有“炕籽”习惯,即在雨水来临之前一周内,将种子拌药播下,如天气预报准确,效果很好。河谷地区地膜栽培可连作两茬。低中山区一般套种豇豆、四季豆,行间套种黄豆。早匀苗、早补苗、早追肥、早中耕、早治病,可以收到增穗、增粒、增重的效果。

攀枝花早期的玉米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20%以上,播种面积也长期居第二位。1949年种植10万亩,亩产较低,玉米总产量6940吨。1985年达到约为13万亩,产量28565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