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大豆没有种玉米挣钱?看了本文你就懂了

今年农业部提出“调减玉米,增加大豆”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方案。

但国产大豆产量低、机收难,导致生产效益低下,农民种植意愿不强,在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冲击之下,农民增收乏力,大豆竞争力不足。

那么,传统大豆产业又该如何转型升级,节能增效,在国际市场突围而出呢?

一、为什么在古代,大豆是核心主粮?

现在常见的主粮有三种:水稻、小麦、玉米。而在我国古代则分别是:黍稷菽麦稻,即黄米、高粱、大豆、小麦、水稻。

因为味道好,营养价值高,蛋白质含量丰富,甚至被称作“田中之肉”。西汉年间,我们的老祖宗就掌握了磨豆腐、制作豆浆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在小农经济时代,种植大豆非常符合自给自足、循环经济的特点:豆子可做佳肴,而豆秸可以作燃料,燃烧后化成草木灰还可以回归到土壤中成为肥料。

二、为何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一再萎缩?

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国,有超过5000年的种植历史。而1804年开始种植大豆的国却成了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去年产量超过900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近三分之一。反观我国,大豆年产量已经从2004年的1805万吨下降到去年的1180万吨,却随着居高不下的豆消耗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20年来,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逐年增产,大豆产业发展却陷入停滞甚至萎缩的状态。截止到2014年,大豆播种面积继续刷新新低,仅为660公顷。

为什么农民朋友这些年越来越不愿意种植大豆呢?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朱俊峰教授:“第一是咱们国内的大豆品种单产普遍不高,这个我想是对农户最致命的因素,国大豆的单产大概是在230公斤每亩,而我国与之相差三分之一左右。第二是咱们进口的都以高大豆为主,出率能达到18-20%;而我国大豆以高蛋白,出率只有15%左右。”

三、中国大豆真的缺乏市场竞争力吗?

从亩均收益和市场效益两个层面来看,国产大豆都显得缺乏竞争力,农民收益也不高,这恰恰是近20年来大豆种植面积持续萎缩的原因。

1、亩均收益:

现在国产大豆的市场价格每公斤3.7元,按照单位亩产160公斤来算,每亩收入不足600元,扣除成本只怕所剩无几了。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作为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实行价补分离。去年目标价格定在4800元每吨,折算下来,农民每亩地的收入接近800元。

如果同一地块种植玉米,即便按照取消临储之后的市场价格来计算,每公斤玉米大约1.5元,亩产700公斤,亩均收益也超过1000元,比起大豆依然具有明显优势。

2、市场效益

国产大豆出少,而来自国、巴西的进口大豆以高转基因品种为主,主要用来榨,高出率和价格相对低廉,很快占领了中国市场。

一桶5升装的转基因大豆,比传统大豆大约便宜10-40元。尤其容易受到一般中国家庭,特别是小饭馆、小吃摊的青睐。

不过,今年农业部明确提出“调减玉米,增加大豆”的结构调整思路,这也是国家层面落实农业领域供给侧改革的一项举措。随着玉米价格市场化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国产非转基因大豆也逐渐受到欢迎,希望大家能够认清现实,把握机会。

为什么国家认为应当用大豆替代玉米?

玉米已经是我国总产量最高的主粮作物,也是农民眼中的“铁杆庄稼”,但现在已出现“过剩产能”。2014年,我国东北地区开始实行“粮豆轮作”试点,鼓励当地一些玉米栽培户种植大豆,并给予适当的补贴。

但是,可能有人还有疑问:为什么调减玉米的地区,国家会鼓励种植大豆?

1、大豆的外向依存度达到80%;

2、明明能种大豆的地方,我们却在种不需要的东西。从政策看,国家虽然重视粮食生产,但也不提倡农民“有地就种粮”。

一方面矛盾就出现了:从国家产业扶持角度看,大豆是传统产业,要保护国产大豆的竞争力;而从农民增收角度出发,大豆价格不高、亩产偏低,如果有其他更好的选择,谁也不愿种植大豆。

另一方面这并不矛盾:如果国家想要扶持大豆产业,让国产优质的高蛋白大豆在市场份额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让农民收获实实在在的效益。这几年,国家也在努力,比如依靠科技提高大豆的单位亩产。

五、提升大豆效益的办法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朱俊峰教授:“我之前看过一则报道,在东北农业大学的试验田里,按照一公顷大方的试验,搞了一个新品种,大概一亩地的平均产量可以达到560斤,如果未来大范围推广的话,产量打20-30%的折扣,能收400多斤就和国单产的距离就小了。”

1、提升大豆效益方法之高产品种

有了科技支撑和良好的种质资源,提升亩产就不是什么难事儿了。除东北之外,山东省也是我国优质蛋白大豆的优势产区,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比黑龙江大豆还要高3-5%。

2、提升大豆效益方法之粮豆轮作

“粮豆轮作”不能只看大豆的效益。一方面减少化肥使用量,另一方面大豆固氮肥田的功效发挥出来,对提高黑土肥力也有好处。通过“粮豆轮作”实现“藏粮于地”的目标。

黑龙江北安市东胜现代农业合作社 崔向民理事长种大豆的好处在哪儿呢?一是下一年种玉米病虫害减轻了,第二是大斑病减轻,第三是能够早点把地给空出来,下一年五一前后就能种上玉米。

六、一包辣条道出国产大豆的升级方向

今年杭州G20峰会期间,俄罗斯总统普京手握一包“中国制造”的辣条,举起大拇指一脸笑容的照片火了。其实辣条早已成为远销韩国、日本、俄罗斯的出口产品,再过几年说不定会风靡全球。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辣条原料的大豆产业就迎来春天了啊。

农民朋友对大豆不赚钱的抱怨,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没有做好一二三产业融合。

而具体有哪些深加工途径呢?包括豆腐、豆浆、豆瓣酱、豆制品、大豆蛋白粉等。只要我们能够为大豆找到更多的“下家”和“出口”,加工成更多质优味的加工食品,大豆就会不愁销路,价格也会有所上涨.。

七、如何区分转基因与非转基因

如果从价格成本的角度来看,肯定是进口大豆更便宜,做成加工食品之后消费者也吃不出来,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国产大豆还是会因为成本问题而失去市场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比如说我们强调“产品可追溯机制”,对于深加工产品做好明确标识,把选择的权利留给消费者。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在国内市场鼓励大豆加工品的销售,也同样有利于出口。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朱俊峰教授:“国家可尝试要求:在国境范围内加工企业做豆制品、酱、大酱等,必须用国内的、优质的、非转基因大豆,且必须进行标识。而且我们这样做并不违反世贸协议,因为我们要求用优质的。”

由于消费端的种种顾虑,目前我国使用转基因技术种植的农产品只有两种,就是番木瓜和棉花。从国际贸易的需求来看,我国的优质高蛋白大豆是非常受欢迎的,但本土消费者却并不了解国产大豆的种种好处,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宣传、说服和强制标识,来树立国产大豆的品牌形象,把选择的主动权交给消费者。

八、未来政策补贴或可期待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家在东北三省+内蒙古已经进行大豆目标价格试点三年的经验之上,并不排除在未来会在全国推广,并且进一步提高补贴的标准。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朱俊峰教授:“农民可能还是认为大豆的价格低不合算,所以即便国家口号喊得震天响,老百姓依然还是不种。所以我觉得这个目标价格可以定的再高一点,给老百姓更多的补贴。但今年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和玉米受灾的双重条件下,种植大豆的比例应该有所提升。”

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大豆产业的竞争力,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包括市场号的指引与倒逼,良种的研发配套,农产品可追溯机制的建立,优质品牌的建设与树立,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社会各界的积极宣传,以及政府适时给予政策性的补贴。 虽然国产大豆现在看起来任重道远,但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大豆一定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最终达到配得上国产大豆品质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