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十五年·面孔:这些人,你还记得吗?

本世界纯属 非虚构

他们曾让你我体会到相似的“冷”。生活的苦难,往往猝不及防;他们更让你我体会到相似的“暖”。来自内心的微光,总是温热且给人力量。

当我们回过头,看看这些曾经的面孔。这些人,你还记得吗?



何天武

《华山挑夫》

“华山是我唯一的希望,不管它有多险,背负的重量有多重,我也要走出来。”

在经历妻子离世、被矿难夺去一条手臂、屡次求职却被当成“独臂废物”拒之门外后,为了年幼的孩子,带着“决不下跪乞讨”的尊严,何天武来到华山,成为挑夫。每日二、三十块钱的工资让他踏实而自信。他喜欢唱着歌爬山,也不忘在每次登顶之后,好好地欣赏一下风景。

虽然常年弯腰负重,但在华山之巅,作为一个人,何天武重新站了起来,而且昂首挺胸。他是否也曾给你带来力量?



康明

《迷失在“三八线”上的墓地》

“我每天晚上都在电脑上(看谷歌地图),我已经把这个地方背得烂熟了,每一棵树每一个房子我都不停地看着。我就看到那些战壕,好像那些战士们还在那里趴着一样。”

康明的父亲康致中是一名抗美援朝战志愿军烈士,被埋葬在“三八线”附近,那里地处朝鲜军事禁区。但康明至今仍未能在父亲的坟前祭拜。

十几年来,康明唯一能“抵达”父亲的方法,就是在谷歌地图上,一遍遍地搜索和猜测他早已烂熟于心的地址——江原道铁原肃宁152号墓地1号墓。



仵徳厚

《老兵不死》

“实在不敢称将军,我实在担不起那么一个高尚的名称,只是抗日战争一个幸存的老兵。这就够我光荣的啦。”

他是台儿庄战役敢死队队长,与鬼子血战到底;他曾经也是一名战俘,拿过刀枪的手,开始纳鞋做饭;65岁时他终获自由,成为一位农民。

他是老兵仵德厚。他说,他记得身边每一个战友是如何牺牲的。他说,自己对得起国家,但就是对不起家庭,对不起妻子。

2007年6月6日,仵老辞世。

老兵会慢慢凋零,但老兵“不死。对仵徳厚,对老兵,你想些说什么?



陈坚

《陈坚的最后79小时》

“我必须要坚强,为了每一个深爱我的人,一定要顽顽强强地活下去。

我希望你们一样,不要被任何困难吓倒。”

汶川大地震中,陈坚被一块大预制板死死压住,硬生生挺了三天三夜。在被营救的过程中,这个年轻人不断地说着给自己打气也给周围人打气的话。

在那70多个小时里,栏目组老记者朱卫民也一直陪在陈坚身边。“我会一直陪着你的……你喝一口水,不要喝多,喝一点……你不要怕,你一定能扛过来的。”



70多个小时过去了,陈坚被救出。可终于还是因为体力不支,在半小时后,闭上了眼睛……

十年过去,那些他惦念的人,如今过得怎样?



郑成月

《杀人回忆·***案》

“我死了以后,要给我在***的坟墓旁边树一个碑写上‘人民警察爱人民’。”

2016年,“***案”终得昭雪。背后的关键人物,是一个叫郑成月的警察。

他是“一案两凶”的最初披露者。他心里始终有一股劲儿,“什么时候都要说真话。”

如今,聂案尘埃落定。事件过去了,但生活还在继续,郑成月的这些年,是如何度过的?



陈均

《陈医生和她的朋友们》

“你们是***的受害者,但是你们不能成为艾滋病的受害者。”

她是陈均,是疾控中心里普普通通的医生,多年来一直站在防治艾滋病的一线。她也是“瘾君子”、性工作者们心事的倾吐对象,甚至是离世前最想见到的人。在陈均眼中,他们不是被社会抛弃的人,而是她的病人,她放不了手。望着这些男孩女孩的背影,陈均也常感无奈。她能做的只是轻轻拍去他们身上的灰尘,告诉他们如何保护自己。

陈均是这些男孩女孩生存的见证者。这些年,他们的生活是否发生了改变?



许世辅

《滚滚红尘——中国知青民间岁月之红土地篇》

“走的时候我就说再也不回来了,我以后尿尿都不朝那个方向!”

1971年,成都知青许世辅来到云南勐定农场,一待就是八年。

对知青岁月,许世辅有太多复杂的情感。他曾指天发誓,永不再回来。可是,如今他又回到了云南,工作、生活。

许世辅为何“食言”了?你、你的父辈,是否经历过知青岁月?对于知青,你了解多少?



姜辉 栗二有

《姜辉的罗生门》

“惊讶、喜悦、悲伤、无助、痛苦,这些种感情,都交织到这一个小小的残片上。”

在非洲的一座小岛上,姜辉找到一块疑似MH370飞机的残片。他的母亲,正是这架失联客机上的乘客。

河北农民栗二有的儿子也是这架飞机上的乘客。儿子失联后,连邯郸市区都没去过的他,几乎跑遍了那些可能会有儿子踪迹的异国土地。

姜辉和栗二有死死抓住那些“疑似”“可能”,这些寻找、等待背后,是他们对亲人永不尽期的思念……



宁国风

《老“同志”的一生》

“我这一辈子我还是好人,我没做过什么坏事儿,我是个好同志。”

他经历过三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也曾因“流氓罪”三次入狱。在五、六十代,他曾是北京“同志圈”大名鼎鼎的“巴黎小姐”。几十年过去,“流氓罪”已从法律条文中消失,宁国风也从“巴黎小姐”变成了“老巴黎”。

现在,年近80岁的他出门的次数已大大减少,但偶尔还会去年轻时常去的东单公园溜溜。当然,年轻人有了眼花缭乱的新去处,来公园的大多是老年人。他们有的聚在一块打牌聊天,有的坐在长椅上晒太阳打发时间。

“老巴黎”缓缓走进公园,若碰到老友,就聊上两句。其余时候,他坐在一旁,静静看着公园里的人,神情安详,只是精神头大不如前。这些年,他的晚年生活,又是如何度过的?




盛海琳

《花甲孕育》

“现在我从60岁开始算起,我要活到多大呢?要活到104岁。 ”


花甲之年,失去唯一女儿的盛海琳冒着高龄产妇的极大风险,毅然决定再次生育。

怀孕前的药物治疗让盛海琳全身浮肿,甚至面临死亡的威胁,但她孤注一掷,和命运拼了!最终,她生下了智智和慧慧。不过,她也会忧虑,自己比孩子大了60岁,往后的日子要如何陪伴?

这是一场和岁月的赛跑。



对亲人的思念、对陌生人对关照、对内心的坚守、对青春的怀念、对孤独的抵抗、对命运的不妥协、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坦然……这里每一位素未谋面的人,在你心里留下了怎样的印记?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我们期待你的留言。

《冷暖人生》15周年特别节目,将请到以上嘉宾和他们中一些人的家属来到现场。留言入选者,有机会成为幸运观众,参与节目录制,让我们在现场听到你的声音。


冷暖十五,感激有你,陪伴前行。



统筹:蒋涵琦

编辑:王彤、蒙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