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毛主席逝世,***看过悼词后提出一点意见,**锋:我赞成
1976年9月18日,伟大首都北京,气氛肃穆异常。
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沿着东西长安街往两边蔓延,一直延伸到东单、西单,都站满了神情悲痛的人民群众,加起来,足足有百万人。
虽然人数达到了数百万,但现场却安静至极,除了隐隐约约的啜泣声之外,什么也没有,所有的人民群众都戴着黑纱、百花,肃立在那里。
在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27年风风雨雨的天安门城楼中央,原本悬挂着毛主席巨幅彩色画像,这一刻却变为了黑白两色的巨幅遗像,上面还披上了黑纱。在天安门城楼前的红色高台上,摆放着大量的花圈。

这一天,是伟大领袖***主席追悼大会的日子。当下午三点,追悼会的主持人宣布追悼大会开始时,960万平方公里上的八万万中国人民,全都眼含着热泪,为伟大领袖的离去,肃立致哀······
紧急任务
在追悼大会上,**锋总理,悲痛地宣读了悼词。
鲜为人知的是,这份悼词,其实早在两个月之前就已经拟好了。

毛主席和**锋
1976年6月,久卧病榻的***主席,病情突然之间再一次加重了。一个月之后,党中央开始为主席的丧事做预先的准备。
经过讨论之后,党中央决定指定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局长周启才,负责起草毛主席的讣告和悼词文稿。
7月底的一天早晨,周启才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了,电话是***打来的。只听对方用十分急切的声音说道:“老周,你,还有李鑫,马上来怀仁堂正厅一趟,中央有紧急、重要任务要交给你了。”
一听这话,原本头脑还有些昏沉的周启才立马就清醒了,二话不说就找到李鑫,两人在最短时间内气喘吁吁地来到了怀仁堂。

没等两分钟,两位中央政治局委员就一前一后地走进来了。走在最前面的纪登奎神情哀伤地告诉他们,目前毛主席病情危重,虽然医疗专家们已经全力救治了,但情况仍不容乐观。因此中央觉得要为丧事预先做准备,讣告和悼词指定他们二人起草。
虽然对毛主席的病情有所耳闻,但真正听到毛主席病情不容乐观,而且都开始为丧事做准备了,周启才和李鑫一时之间还是有些不知所措,纪登奎等人离开之后,他们两个还当场痛哭了起来。

纪登奎
因为这事太过重要,周启才二人奉命留在怀仁堂正厅办公,生活上由警卫局服务科专门派人照顾。
悼词的起草倒是没有多少难度,中央已经提出了相关的要求。两人情绪稳定下来之后先一起开了一个会,商议了一下草稿的细节,就开始起草了。
因为这两份文稿起草时毛主席还活着,所以文中涉及到“***主席”的地方,都用“△△△△△”代替了。
两份文件全都起草完毕之后,周启才给***打了个电话,问要不要上报中央。***听后立即回道:“两份文件,由周启才亲自加封,亲自保管,暂不上报中央,什么时候上报,待命。”

***
伟人辞世
进入1976年8月后,毛主席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中央还专门连续三次发出特急电报,跟有关领导通报了毛主席病危的消息。
9月8日0时至下午4点37分,毛主席偶尔从昏迷之中苏醒了过来,明明自己的生命已经即将走到了终点,他仍然想要看文件、看书,对自己的生死问题看的极淡。
9月9日0时10分,毛主席逝世,享年83岁。
中央政治局的领导们在向毛主席的遗体默哀鞠躬之后,迅速开始研究讨论治丧及遗体保存相问题,并成立了治丧委员会。与此同时,党中央、中央军委也专门下达了《关于加强战备值班的指示》,要求自本日上午8时起,全军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毛主席虽然已经远去,中央领导们仍然有条不紊地部署着相关的工作。

毛主席和人民在一起
当日凌晨5点10分,***往周启才办公室打了一通电话:“你马上带上那两份封存的文稿,到主席住地会议厅来,政治局等着讨论,对了,通知李鑫也来这里。”
听到这话,周启才心里顿时“咯噔”了一下,看来这一天还是到来了。急急忙忙地打开保险柜取出两份文稿来,直接朝着会议厅跑去。
在半路上,周启才看到了在会议厅外面焦急地走来走去的***,***看到周启才之后赶紧说道:“毛主席今天凌晨逝世了。政治局正等着讨论讣告和悼词文稿,你赶快进去吧。”
周启才进入会议厅之后,将文件放到了第一副主席**锋的面前,然后坐到了后方的椅子上。

**锋
**锋将两份文件启封之后,宣布今日主要讨论讣告文稿,下午就对国内外进行广播,悼词文稿先过一遍,不讨论。
这份讣告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名义发布,定名为《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待周启才按照**锋的指示,将这份讣告的内容念完之后,大家都对内容没有什么意见,并决定在今日下午4点正式对国内外广播。
当天下午3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频繁地播放预告:“本台今天下午4点有重要广播,请注意收听。”
中央电台连续播报这么一则消息,广大人民群众心里顿时有了不详的预感,但心里也有着一丝幻想:“说不定不是呢?”

下午四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夏青用沉痛的声音宣告:
“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敬爱的伟大领袖、国际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的伟大导师、中国***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名誉主席***同志,在患病后经过多方精心治疗,终因病情恶化,医治无效,于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零时十分在北京逝世。”
当《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播出的那一刻,全国人民都震惊了,很多人还没听完广播,眼泪就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在北京,清华大学全体师生和家属单位集合在一起收听广播,很多人哭着哭着就昏倒了过去。

毛主席
在韶山,毛主席的乡亲们全都不愿意相信这个噩耗。毛主席的堂弟毛泽连站在门槛边,整个人大脑嗡嗡的,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是三哥吗?三哥会过世吗?他不是还会回来吗?”***的邻居毛爱桂听女儿提到这一噩耗,坚决不肯相信,甚至想打她一顿,当听到广播里重复播放的消息后,举起的手再也打不下去了······
在武汉,经历过旧社会的老人们哭得伤心欲绝,不停地哭喊:“怎么办哦?毛主席不在了,怎么办哦!我们以后怎么活哦!”几个居委会的老太太自发地走上街头,挨个检查没有戴黑纱的人。
在南京,一户姓王的人家正准备出门迎接新娘子,结果还没出门收音机里就传出了哀乐,紧接着,喜事就被按下了暂停键,门上的红喜字、红对联全都被揭了下去。
在河南郏县,经历了不少坎坷的“识字专家”祁建华,知道这一消息之后,决定以拼命劳动自尽,最终昏倒在了菜地里面。

毛主席
1976年9月9日,是举国同哀的日子,那一天出生的孩子,有很多被取名为“念泽、思东、念东”······
***对悼词的修改意见
数日后,党中央决定在9月16日下午3点讨论毛主席悼词文稿事宜。
16日下午两点多,周启才准备前往***怀仁堂正厅参加会议时,突然被***给叫住了。

***
周启才跟着***来到他那位于人民大会堂的临时办公室后,***说道:
“有两件事,我希望你能代我报告给**同志。
第一、今天我不能去参加会议了,我得守护毛主席的遗体,你代我向他请个假。
第二、那份悼词的内容我前前后后看了三遍,觉得基本可以用。不过我想提出一条补充意见,就是在适当的地方加上毛主席曾经讲过的‘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三条指示,我认为加上这三条重要指示很重要。”
周启才认真地将***的交代牢记在心之后,就告辞离开了。
下午两点50分,**锋抵达了会场,周启才见状赶紧上前向他报告了***请假的事,以及他提出的修改意见。

**锋
**锋沉思片刻之后点了点头,说道:“东兴同志保护主席遗体的工作也十分的艰巨,可以请假。他提出在悼词文稿中加上毛主席“三要三不要”重要指示的意见,我很赞成,开会时你就代他在会上讲一下吧。”
三点一到,会议正式开始。**锋当即指示周启才当众转达了***的意见,与会人员全都没有表示反对,***就当场表示:“三要三不要”是毛主席留给我们党的宝贵财富,在主席悼词上面加上这条指示,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这次会议上,除了讨论通过了在适当位置加上毛主席的重要指示之外,还商讨了两天后的9月18日,在天安门城楼上举行毛主席追悼大会的相关事项,决定由**锋致悼词。
追悼大会

按照相关规划,9月11日至17日之间,是全国各界代表以及各国驻华使节,来华外宾前往人民大会堂吊唁毛主席,瞻仰主席遗容的日子。
前来吊唁毛主席的人们无不面露哀色,泪流满面。昔阳县大寨公社的“铁姑娘”郭凤莲,是被人架着瞻仰主席遗容的,她哭得难以自拔,说什么都不肯离开,最后几乎是被人抬出灵堂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伍修权在吊唁时,发现很多过了花甲、古稀之年的老同志都像个孩子一样痛哭不已:“几十年了,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危难情况和险恶环境,只要想到主席,我们就有了战胜一切的力量和勇气,他走了,我们真像突然变成‘孤儿’了······”

9月18日下午3点,追悼大会正式开始。
百万人民群众在中央领导的率领下,默哀三分钟。
之后,**锋开始宣读悼词:
“······继承毛主席的遗志,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将毛主席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或许是因为太过悲伤,刚念到三分之二处时,**锋身体一歪,差点直接栽倒在了地上。还在,他还是硬生生地保持了平衡,坚持着念完了悼词。

**锋在毛主席追悼会上
在北京举行完追悼大会之后,全国各地的地方政府也开始举行追悼会。当时,全国哭昏过去的人民群众不计其数,可谓是哀声震天。
更有很多贫下中农,甚至开始在地上打起了滚,一边哭一边说道:“毛主席呀毛主席。你这一走谁还管我们呀,可让我们怎么活呀······”
据统计,毛主席逝世之后,对他的悼念活动创造了诸多的世界之最。比如,佩戴黑纱的人数之多,时间之广为世界第一,有些同志甚至戴了长达一个月的黑纱。
为悼念毛主席而设立的灵堂数量为世界之最,比如,湖南益阳县就有284处为毛主席设立的灵堂,其中中心灵堂献花圈271个。
另外,毛主席追悼大会的规模之大也是世界之最,全国各地都有悼念毛主席的追悼会场。
在北京召开的毛主席追悼大会上,冯友兰专门作了一首挽诗,道尽了人民群众的思念之情:
纪念碑前众如林,无声哀于动地音。
城楼华表依然在,不见当年带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