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龙:勤劳种养奔向好日子

来源:掌中庆阳

刚采摘的苹果散发出诱人的清香,金黄的玉米棒堆成金色的小山,一捆捆牧草整齐码放在晒场上,一旁的圈舍里羊只肥壮。深秋的早晨,西峰区肖金镇南李村脱贫户刘彦龙的庭院中,弥漫着丰收的气息。

“依靠国家政策和扶贫干部的帮扶,我家盖起了新房,有了增收产业,年底还能享受‘五小’产业补贴资金和产业入股资金分红,去年家庭纯收入达到近3.5万元,已经摘掉贫困帽了,感觉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刘彦龙开心地向记者分享脱贫的喜悦。

今年38岁的刘彦龙,过去一直在家务农。11年前,他在自家的承包地里种了6亩苹果树。“果树栽下去要好几年才有收益,我就想着通过创业增加收入。”2010年,刘彦龙购买了一辆货车,从事运输行业。由于多种原因,当年不但没挣到钱,还陪了18万元。创业失败,花光了积蓄,还欠下外债,加上赡养老人,供孩子上学,生活开支大,一家人在贫困中苦苦挣扎。但刘彦龙并没有灰心,他打起精神,每天起早贪黑务农、打零工。

2014年,刘彦龙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干部在落实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危房改造等帮扶措施的同时,根据他家的实情,建议他利用现有资源发展种植业,并帮他申请5万元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刘彦龙把这笔钱投资到果园中,还积极参加果树生产技术培训,提高果园管理水平。在他的精心管护下,这几年,苹果亩产量最高达到4000斤,每年收入3万至5万元。

“6亩果树,购买肥料是笔不小的开支。”为了节约种植成本,增加收入,刘彦龙探索走种养结合的路子,去年11月份,他购买3只小尾寒羊进行试养,一个多月后,母羊就产下3只羊羔。刘彦龙每天按时喂养,清洁卫生,还向兽医和邻村的养殖大户“取经”,利用手机上网学习养殖知识。积累了一定的养殖技术后,他继续引进9只寒羊,扩大养殖规模,通过繁殖,目前寒羊存栏20多只,到年底预计能增加到30多只。

今年,刘彦龙还养殖蜜蜂,种植柴胡,苜蓿、玉米,妻子在村委会担任文书,每月有2000多元的工资。他扳着手指算了一笔增收账:“产业收入、工资收入,加上各种补贴款,今年的纯收入超过5万元了。”

“这两年,羊产业市场行情好,价格一直上涨,自己繁殖的羊羔,养3个月后能卖1200元左右,一只大羊能卖到2000多元。按照现在的价格,如果养殖规模达到1000只,每年就能收入十几万元。”刘彦龙说,他打算依靠扶贫政策,继续壮大羊产业,目前正在办理合作社手续,下一步将新建圈舍,把养殖规模扩大到500至1000只,并带动周边更多贫困户一起发展养殖产业,实现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