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杆子

我的家乡把甘蔗、不结玉米的细玉米杆,还有嫩秫秸杆、嫩高粱杆等等这一类吃起来有甜味的棒状植物,都统称为甜杆子。顾名思义,甜杆子就是有甜味的杆子。

家乡自然不产甘蔗,但街上多有卖的,尤其快到过年时,几乎所有的水果摊都有甘蔗,还有不少临时摊位专卖甘蔗,用平板车拉来一车,一捆捆立在马路边,按根称。甜味对以前的人来说是类似于奢侈品的东西吧,小时候走亲戚,白糖是必须要带的,用薄塑料袋装的,外面印着大红“糖”字,一袋一斤。一般来说是一家六斤,也有四斤的。早上吃碗加白糖的稀饭对那时的人来说就很满足了。所以,甘蔗一直就很畅销。一到过年,只要去赶集,必然要买一根甘蔗,也不用带回来,直接就在路上啃了,边啃边逛市场。

甘蔗不能种,只能买,但家乡还是有其他各种甜杆子的。最常见的是一种嫩秫秸,这种秫秸不等长成,就是用来嚼的,和甘蔗一样,不过很细,也不榨糖,只是种来自家吃的。自然也不会种太多,只有菜园一角种上几十棵,一直到收割都是绿色的杆子。小时可没少啃这种甜杆子,而且不仅啃自家的,也常去别家菜园偷吃。因为家家都种,少几根也不算什么。

还有一种甜杆子是玉米杆,那种长起来后仍不结玉米穗的光杆子,正好折来吃。这种不结穗的玉米杆子是有甜味的,结穗后就没有了。见到这种玉米杆子,呜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会折来,直接在地头上就啃起来。不过,这种玉米甜杆子并不多,一亩地也没几根,只能是偶尔吃一下。

高粱杆在未结高粱前也有甜味,折几根来吃也不打紧。不过,家乡也没种过几年高粱,只在我很小时有过模糊的印象,后来就再也没见过了。最常见的就是玉米和秫秸杆了。

这些年,村里连地都不怎么种了,自然就更没人种甜杆子了。现在大家都是买甘蔗了,所以现在说起甜杆子几乎就特指甘蔗了。以前买甘蔗,会把整根别在自行车后座上带回来,到家用菜刀剁成小段,一人一段啃。后来就让摊主给剁成小段装在袋子里带回来。这几年更进一步,不仅要摊主剁成小段,而且连皮也都给削好了,买来就直接嚼,理所当然。

小时啃甜杆子,那全得自食其力,而且很容易就被锋利的硬皮给割伤手或嘴巴的。谁小时候没被甜杆子割过呢。一边嘴巴流血,一边继续啃,那是常有的事,甜甜的汁水混着有点咸味的血,别说味道还更好。经常是并不觉得嘴巴被割破的,子啊啃了好久之后偶然发现甜杆子上有血迹,才发现手或嘴巴破了。

小时候攥住一截甜杆子,用牙齿咬开一点皮,使劲甩头,用力向下撕扯,把硬皮一条条撕下来,然后才能畅快地大口大口啃甜甜绵绵的芯,那是真快乐。如今呢,买来时皮都去好了,只需动嘴去嚼了,快乐也因此少了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