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发地:菜价快速冲高又快速回落,降至近几个月的最低点,市场一些蔬菜出现卖难
本周之初,蔬菜价格缓慢回落,周中期以后经历了一波快速冲高、快速回落的过程。
4月29日,新发地市场蔬菜加权平均价是3.60元/公斤,比上周(4月22日)的3.88元/公斤下降7.22%;比去年同期的2.40元/公斤上涨50.0%。周环比大幅下降;年同比大幅上涨。上周末,价格同比上涨61.0%,本周末同比涨幅有所收窄。
本周之初,蔬菜价格走势平稳,缓慢下降;周中期,菜价快速冲高,随即快速回落,回落以后的价格明显低于冲高之前的价格。
本周菜价经历了1波过山车式的剧烈波动,造成剧烈波动的主要原因就是需求短时间内突然发力,市场内的蔬菜一度几乎全部售罄,随后,蔬菜的上市量快速增加,上市量一度达到新发地市场历史同期的最高点。
在蔬菜上市量大幅增加以后,需求则快速降温,市场内一些蔬菜出现卖难现象,商户在极力降价促销。
需求的升温和降温,转变的速度极快,价格的冲高和回落,转变得同样快速。
24日夜间到25日凌晨,超市、零售网点的客商、电商,突然涌入市场,集中采购大白菜、娃娃菜、圆白菜、白萝卜、新土豆、黄瓜、芹菜、西葫芦、团生菜、架豆等常用蔬菜,使得这部分蔬菜的价格出现上涨。
当时,销售大白菜的商户反映,昨夜今晨,超市到他们家采购,采购量是“这半车菜都给我装上”;卖娃娃菜的商户反映,零售网点到他们家上货,根本不问价,更别说砍价了,一看有菜,先“装10包”再说;卖团生菜的商户反映,1家客户,连续来了3趟,拉回去很快就卖完了,然后再来,反复来了3趟;卖云南新土豆的商户反映,装有新土豆的车辆一入场,零售商就跟着车过来了,来一车围一车;卖圆白菜的商户反映,昨夜今晨,零售商采购量突然增大。入场采购的客户明显增多,“好几年没有见过夜里来这么多的采购商”了。
25日上午统计时,还有一些鲜嫩小品种蔬菜由于上市量较大,超市的采购量没有明显增加,价格还出现一些回落。所以,蔬菜的整体价格虽然比24日上午有所上涨,当时上涨的幅度并不很大。
针对这种情况,市场对全体商户进行动员,动员他们加大蔬菜的采购量,满足市民的需要,努力做好保供稳价的工作。
25日中午开始,超市和零售网点的客户继续入场采购,市场内形成了拥堵,几乎所有品种的蔬菜都成为了热销品种,很多蔬菜都到了基本售罄的程度,即使还留存了一些蔬菜,也基本上是 “给客户留的”。
26日上午统计时,蔬菜的整体价格比25日明显上涨,达到了近几年同期的最高点。商户认为:拉动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是超市的采购量急剧增加。1位卖西兰花的商户反映,他们供应的超市,以前每天的采购量是500斤,昨天的订货量是5000斤。1位给超市供货的卖芹菜的商户向超市请求:你们的订单能不能减少一点儿,我的工人根本砍不过来(那么多的芹菜),有的工人砍着砍着就在地里睡着了。有的商户反映,昨天一整天“就没合眼”。
市场蔬菜的上市量在27日达到了历史同期的最高点,蔬菜的价格也出现大幅回落,基本上接近了价格上涨之前的水平。在随后的几天,由于市场蔬菜存量较大,需求快速降温,一些蔬菜还出现卖难现象,商户降价促销,个别蔬菜的价格甚至出现倒挂,市场上的批发价低于地头的收购价,使得周后期蔬菜的价格继续下降。到本周末,整体价格已经下降到今年1月20日(农历腊月十八)以来的最低点。
在随后的几天,蔬菜的价格还会有所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会有所缩小,下降的速度也会放缓。
目前,北京以南地区的蔬菜相继进入收获期,由于市场内蔬菜的存量较大,居民家庭蔬菜的存量也比较大,超市、零售网点的客商入场采购量在下降,批发商到产地的收购量也会下降,产地蔬菜会出现短暂的供大于求现象。
本周末,已经有产地的代理商、经纪人在招揽商户到产地收购了,但是由于市场蔬菜的存量较大,销售速度放缓,商户的收购量也不会太大。因此,产地一些蔬菜的价格目前也在进入下降区间。
鲜玉米价格稳定
4月29日,新发地市场鲜玉米的批发价是2.3-2.6元/斤,比上周同期(4月22日)的2.3-2.5元/斤上涨了2.08%;比去年同期的1.4-1.9元/斤上涨了48.48%。周环比略有上涨;年同比涨幅明显。

新发地市场销售的鲜玉米有三种:黄玉米、白玉米、花玉米,主要来自广东徐闻、海南东方、云南瑞丽、元谋。价格周环比稍有上涨是因为产地转换,海南产地的鲜玉米即将退市,而云南的刚刚上市,新上市的玉米不仅新鲜度高、且品质好,价格自然略高一筹。
年同比大幅上涨主要是今年南方气温偏低,玉米成熟期延长,加上今年的疫情原因人工、运输等费用上涨,因此今年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明显。

海南鲜玉米大概在5月初左右退市,云南、广东这两个产地会持续销售到6月中旬左右,之后随着温度升高,河北的鲜玉米也到了成熟期,会陆续上市,因产地比较近,运输费用减少,价格也会随着下降。
来源:北京新发地